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

被引:54
作者
杨效忠 [1 ,2 ]
张捷 [1 ]
乌铁红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组织际关系; 社会网络理论; 网络结构; 跨界旅游区; 跨界合作; 天堂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跨界旅游区是旅游发展潜力大而管理对象复杂的地理单元,成为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研究新焦点。立足于组织际关系(IORs)和社会网络理论方法视角,剖析出跨界旅游区空间合作行为实质为跨界旅游组织之间接触交流的网络构建和重组。在相应的社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对大别山天堂寨跨界旅游区网络结构和跨界合作进行实证分析,并经核心—边缘模型验证,表明:①从网络密度看,天堂寨整体网络密度较局域网络密度小,呈现出行政区内的强联结和行政区之间的弱联结,网络结构洞特征凸显;低层级行政区之间网络密度大于高层级行政区之间的网络密度;跨界维度越多,网络密度越小,说明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②从网络节点中心度看,局域中心度最大,整体中心度次之,边界中心度最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旅游行政区经济存在且相当强势。③根据Francisco的组织际合作关系整合模型,发现天堂寨跨界旅游合作处于由弱合作阶段向中合作阶段过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各方共识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组建跨界旅游联盟,进而提高跨界合作强度,是实现天堂寨跨界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78 / 9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资源非优型边界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霍邱县为例 [J].
陈东 ;
杨效忠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12) :155-159
[2]   跨界旅游区发展困境与旅游规划 [J].
杨效忠 ;
陈东 .
旅游学刊, 2008, (09) :8-9
[3]   边界旅游中的跨界组织间合作行为研究 [J].
郭舒 ;
丁培毅 ;
曹宁 .
旅游学刊, 2008, (07) :62-66
[4]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 [J].
王维艳 ;
林锦屏 ;
沈琼 .
地理研究, 2007, (04) :673-684
[5]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J].
杨兴柱 ;
顾朝林 ;
王群 .
地理学报, 2007, (06) :609-620
[6]   大别山“边界共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J].
姜坤 ;
章锦河 ;
王浩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 (02) :133-136
[7]   试论行政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的整合 [J].
吴国清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95-101
[8]   组织际关系的起因、影响因素与风险 [J].
张耕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02) :140-143
[9]   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合作问题 [J].
宋秋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96-98
[10]   社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模型 [J].
姚小涛 ;
王洪涛 ;
李武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4, (01)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