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微观银行学框架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65
作者
刘澜飚 [1 ]
齐炎龙 [1 ]
张靖佳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2] 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利率;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6.01.006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摘要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资产选择及存款供给的影响引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狭义货币乘数的波动,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速度。同时,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互联网金融发展、电子货币替代与预防性货币需求 [J].
周光友 ;
施怡波 .
金融研究, 2015, (05) :67-82
[2]   互联网金融的哲学 [J].
王曙光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 17 (06) :53-59
[3]   ICT、移动支付与电子货币 [J].
谢平 ;
刘海二 .
金融研究, 2013, (10) :1-14
[4]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 [J].
刘澜飚 ;
沈鑫 ;
郭步超 .
经济学动态, 2013, (08) :73-83
[5]   利率双轨制与中国货币政策实施 [J].
何东 ;
王红林 .
金融研究, 2011, (12) :1-18
[6]  
大数据时代[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迈耶-舍恩伯格, 2012
[7]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oney and Its Impact on the Central Bank Role and Monetary Policy[J] . Mohamad Al-Laham,Haroon Al-Tarwneh,Najwan Abdallat.Issues in Informing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 . 2009
[8]  
E-Finance: An Introduction[J] . Franklin Allen,James McAndrews,Philip Strahan.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 20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