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部冰芯记录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22
作者
康世昌 [1 ]
秦大河 [2 ]
任贾文 [2 ]
PAMayewski [3 ]
侯书贵 [2 ]
张东启 [4 ]
张拥军 [1 ]
SKaspari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
[3] Climate Change Institute,University of Maine
[4] 中国气象科学院
关键词
冰芯记录; 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念青唐古拉峰拉弄冰川垭口处(30°24′30″N,90°34′12″E;海拔5850m)长度为29.5m的冰芯记录,恢复了1952~1998年间大气降水δD和净积累量的时间变化序列。上述两组序列与NCEP/NCAR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δD和净积累量与中亚冬季的气压、南亚和青藏高原冬季、夏季的位势高度关系密切。中亚地区冬季气压的升高以及冬、夏季南亚和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异常增强了印度夏季风,导致了念青唐古拉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增多和降水中δD值的降低。根据念青唐古拉冰芯δD和净积累量记录及其与亚洲地区大气环流的关系,可以通过青藏高原南部较长的冰芯记录来恢复过去该地区大气环流变化的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藏高原水汽输送与冰芯中稳定同位素记录 [J].
田立德 ;
姚檀栋 ;
余武生 ;
章新平 ;
蒲健辰 .
第四纪研究, 2006, (02) :145-152
[2]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印度季风、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假拉 ;
周顺武 .
高原气象, 2003, (S1) :132-137
[3]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韦志刚 ;
黄荣辉 ;
董文杰 .
大气科学, 2003, (02) :157-170
[4]   青藏高原对中国西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效应 [J].
郑度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484-489
[5]   青藏高原隆升的深层原因及其环境后果 [J].
汤懋苍 ;
柳艳香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500-507
[6]   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中积累量与太阳活动 [J].
段克勤 ;
王宁练 ;
李月芳 ;
孙维贞 .
科学通报, 2000, (01) :75-78
[7]   青藏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及振荡特性 [J].
汤懋苍 .
甘肃气象, 1998, (01) :3-16
[8]   高原季风的年代际振荡及其原因探讨 [J].
汤懋苍 .
气象科学, 1995, (04) :64-68
[9]   青藏高原水汽输送路径的探讨 [J].
林振耀 ;
吴祥定 .
地理研究, 1990, (03) :33-40
[10]   历史时期(1765—1980年)西藏水旱雪灾规律的探讨 [J].
林振耀 ;
吴祥定 .
气象学报, 1986, (03) :25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