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西江30-2油田新近系中新统沉积微相及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李胜利
于兴河
张志杰
朱庆荣
王庆如
梁卫
周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广州,广州,广州
关键词
沉积微相;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砂体对比; 水淹;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西江 30 - 2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的次级构造带上 ,油田主要分布在新近系中新统的珠江组及韩江组下部。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为三角洲沉积 ,其沉积微相类型丰富 ,既包括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决口扇沉积 ,又包括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沉积等 ,其中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主要砂体的单层厚度大、连续性好。目的层段可划分为 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 15个中期旋回。根据区内的 4种测井旋回划分模式 ,其短期旋回 (五级层序 )对应油藏级别 ;而超短期旋回 (六级层序 )与砂体级别一致 ,且基本与砂体微相的划分一致。本文中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进行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砂体对比 ,充分考虑了区块大小、构造位置、沉积微相变化及井距大小 ,其结果表明油藏顶部以上升半旋回 (正旋回 )为主的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易产生水淹 ;而以下降半旋回 (反旋回 )为主的河口坝砂体和间湾不易水淹 ,这有利于剩余油的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惠州凹陷西区油源研究 [J].
傅宁 ;
李友川 ;
汪建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23-29
[2]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彭军 ;
吴朝容 .
沉积学报, 2001, (02) :249-255
[3]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J].
江德昕 ;
杨惠秋 .
沉积学报, 2000, (03) :469-474
[4]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与古地下水流模式 [J].
梁杏 ;
王旭升 ;
张人权 ;
支兵发 .
地球科学, 2000, (05) :542-546
[5]   珠江口盆地东部石油地质及油气藏形成条件初探 [J].
陈长民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2) :2-12
[6]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集层横向对比及预测方法 [J].
陈波 ;
李孝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1) :118-120+21
[7]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J].
郭伯举 ;
谢家声 ;
向凤典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1) :2-9
[8]   珠江口盆地(东部)砂岩油田沉积相研究及其应用 [J].
施和生 ;
李文湘 ;
邹晓萍 ;
于兴河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 (03) :39-46
[9]   珠江口盆地陆相烃源岩与油气生成 [J].
黄正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4) :39-45
[10]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J].
徐怀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2)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