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被引:49
作者
王国灿
杨巍然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隆升作用,构造年代学,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带两侧的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现出分层楔入—逆冲抬升作用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96Ma)大别山又一次发生广泛的隆升作用,有关隆升构造包括顶托式片麻岩穹隆、岩浆底辟穹隆及西大别的背向式剥离滑脱构造,其中对岩石抬升剥露影响最大的是顶托式片麻岩穹隆,且以东大别罗田穹隆区及岳西穹隆区的抬升剥露幅度最大.晚白垩世早期,在北西-南东向伸展条件下,麻城-药铺-青山弧形剥离断层形成,随之在晚白垩世晚期至老第三纪发生差异断块隆陷构造,引起东大别核部地区,特别是罗田穹隆区进一步掀斜抬升.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构造年代学——当今构造研究的一个新学科 [J].
杨巍然 ;
简平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4) :42-46
[2]   大别造山带东部燕山晚期区域变质-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抬升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 [J].
简平 ;
马昌前 ;
杨坤光 .
地球科学, 1996, (05) :65-69
[3]   大别山核部罗田穹隆形成的构造及年代学证据 [J].
王国灿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 1996, (05) :70-74
[4]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5]   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后热演化史的初步研究 [J].
李齐,陈文寄,马宝林,王清晨,孙敏 .
地震地质, 1995, (03) :193-203
[6]  
华中大别山高压变质地体的形成和差异岩石隆升-剥露:来自火成岩的证据[J]. 马昌前,杨坤光,唐仲华,龙昱.地球科学. 1995(05)
[7]   大别山石马地区石榴黑云片麻岩的Sm-Nd、K-Ar年龄及冷却速率 [J].
李曙光,肖益林,刘德良 .
地质科学, 1995, (02) :174-182
[8]   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 [J].
陈江峰 ;
董树文 ;
邓衍尧 ;
陈移之 .
地质论评, 1993, (01) :17-22
[9]   大别山南麓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 [J].
李曙光 ;
刘德良 ;
陈移之 ;
葛宁洁 ;
张宗清 ;
叶笑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04) :346-349
[10]   大别山腹地燕山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陈廷愚 ;
牛宝贵 ;
刘志刚 ;
富云莲 ;
任纪舜 .
地质学报, 1991, (04) :329-33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