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晚古生代双峰式火山岩成因机制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6
作者
赵乐强
秦峰
贾凡建
马骥
边雪梅
刘慧
高剑雄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关键词
双峰式; 火山岩; 岩石成因; 晚古生代; 准噶尔盆地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古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和英安斑岩的伴生出现为特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英安斑岩和玄武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98±2 Ma和297~304 Ma。在地球化学组成上,英安斑岩样品富SiO2、Al2O3和Na2O,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Th和LREE,明显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而玄武岩样品相对于原始地幔明显富集Th、LREE、Zr和Hf等,明显亏损Nb、Ta和Ti。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英安斑岩样品(87Sr/86Sr)t值为0.705,εNd(t)值分布在+6.5+11之间,而玄武岩样品的(87Sr/86Sr)t值为0.704,εNd(t)值分布在+7.5+8.4之间。这些特征指示玄武岩和英安斑岩应分别起源于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和新生地壳组分的部分熔融。综合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多方面的资料,可以确定准南地区玄武岩和英安斑岩并非同源岩浆作用的产物。其中,玄武岩应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且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陆壳混染。英安斑岩的形成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导致新生地壳组分的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至少从早二叠世(298 Ma)开始,天山地区已经进入后碰撞阶段,区域构造体制开始由挤压转向伸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6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东天山博格达—巴里坤塔格石炭纪—早二叠世陆内裂谷演化特征.[D].易鹏飞.长安大学.2013, 05
[2]  
东天山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演化.[D].陈希节.南京大学.2013, 08
[3]   准噶尔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晚古生代火山机构分布与发育环境分析 [J].
毛翔 ;
李江海 ;
张华添 ;
王洛 .
岩石学报, 2012, 28 (08) :2381-2391
[4]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早泥盆世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指示 [J].
刘彬 ;
马昌前 ;
张金阳 ;
熊富浩 ;
黄坚 ;
蒋红安 .
岩石学报, 2012, 28 (06) :1785-1807
[5]  
Pala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ianshan belt;NW China.[J].Jacques CHARVET;Sébastien LAURENT-CHARVET;Michel FAURE;Dominique CLUZEL;Koen De JONG;.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1, 02
[6]   西南天山二叠纪中酸性侵入岩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J].
张招崇 ;
董书云 ;
黄河 ;
马乐天 ;
张东阳 ;
张舒 ;
薛春纪 .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1827-1839
[7]   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 [J].
朱弟成 ;
莫宣学 ;
王立全 ;
赵志丹 ;
牛耀龄 ;
周长勇 ;
杨岳衡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833-848
[8]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9]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J].
舒良树 ;
朱文斌 ;
王博 ;
M.Faure ;
J.Charvet ;
D.Cluzel .
岩石学报, 2005, (01) :27-38
[10]   新疆喀拉通克和黄山东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韩宝福 ;
季建清 ;
宋彪 ;
陈立辉 ;
李宗怀 .
科学通报, 2004, (22) :2324-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