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背角神经元对胃扩张及电针“足三里”穴的反应

被引:7
作者
张建梁
晋志高
逯波
陈淑萍
蔡虹
景向红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胃扩张; 脊髓背角神经元; 经穴脏腑相关; “足三里”穴;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1.04.006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本实验以猫胸段具有自发活动的背角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为指标 ,观察了胃扩张和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引起的神经元电活动变化以及电针左侧“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脑外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工作参数如下 ,电针穴位 :3V ,3 0Hz,方波 ,连续 1 0sec;内脏大神经 :1mA ,双脉冲 ,间隔 4ms,波宽 2 0 0 μs,连续 1 0sec;胃充盈 :8mmHg( 1 0 64kPa)。结果 :①在所观察的 2 4个神经元中 ,1 3个对胃扩张刺激呈增频反应 ,1 1个为减频反应 ;电针“足三里”穴能够翻转或拮抗这种改变 ,即抑制增频神经元 ( 62 .50± 6.52 ,与 2 3 .3 0± 6.86相比 ,P <0 .0 5,脉冲个数 ,M±SE ,下同 ) ,兴奋减频神经元 ( 1 9.1 0± 4.72 ,与 71 .60± 1 7.50相比 ,P <0 .0 5)。电针“三阴交”穴具有类似功能 ,但作用较弱 ,无统计学意义 ;②在 2 1个 ( 2 1 / 2 4)神经元中 ,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可兴奋 1 3个神经元 ,抑制 7个神经元 ,其中 3个为完全抑制 ;③刺激内脏大神经同时电针“足三里”穴可见到后者对前者显著的抑制效应。结论 :①躯体与内脏的信息在脊髓水平汇聚并整合 ,进而通过改变内脏传出神经的活动达到调整治疗的目的 ;②针灸具有双向的调节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电针“足三里”引起的肌梭传入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J].
吴志新 ;
宋新爱 ;
张红梅 ;
李强 ;
吴苏娣 ;
樊小力 .
针刺研究, 1999, (04) :278-281
[2]   辣根过氧化物酶追踪“足三里”穴的脊髓投射研究 [J].
赵敏生 ;
余安胜 ;
李西林 .
中国针灸, 1999, (09) :39-41
[3]   强电针穴位对背角神经元镇痛效应广泛性的中枢机制 [J].
何晓玲,刘乡.朱兵,徐卫东,张守信 .
生理学报, 1995, (06) :605-609
[4]   针刺胃病患者胃窦部胃泌素细胞变化研究 [J].
柳力公 ;
周吕 ;
张德华 ;
李建中 .
针刺研究, 1994, (02) :75-78
[5]   电针对红霉素引起家兔胃肠电紊乱的调整作用 [J].
许冠荪 ;
刘维洲 ;
张群群 ;
许能贵 .
针刺研究, 1994, (01) :71-74
[6]   电针足三里穴对人体幽门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J].
钱立伟 ;
韦志群 ;
刘凌宇 ;
邹木金 ;
林亚平 ;
姚雪祥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 (06) :336-339+324
[7]   传入 C 纤维的兴奋在电针“足三里” 激活中缝大核中的作用 [J].
刘乡 ;
蒋旻春 ;
黄平波 ;
邹挺 .
生理学报, 1990, (06) :523-533
[8]   针刺“足三里”穴区在清醒猫镇内脏痛中特异性作用的研究 [J].
金淑然 ;
黄仲荪 .
针刺研究 , 1987, (01) :73-76
[9]   电刺激穴位诱发内脏神经反射电活动的分析 [J].
华兴邦 ;
何志娟 ;
朱玲英 ;
闻春年 .
针刺研究, 1985, (01) :49-55
[10]   足三里穴区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HRP法的研究) [J].
陶之理 ;
张祖萍 ;
王良培 ;
李翠红 ;
温宝珠 .
针刺研究, 1983, (02) :136-14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