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被引:502
作者
潘桂棠
李兴振
王立全
丁俊
陈智粱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单元划分; 洋陆转换; 区域地质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当前该地区板块构造精细结构研究的关键,也是板内构造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青藏高原及邻区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基于多岛弧盆系的形成是大洋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演化转换的标志这一认识,将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结合带和夹持于其间的陆块、岩浆弧划分为一级单元,构成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单元的基本骨架;以南昆仑俯冲碰撞结合带和班公湖-丁青-碧土-昌宁-孟连结合带为界,划分出:泛华夏大陆早古生带秦祁昆构造区、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三叠纪羌塘-三江构造区及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瓦纳-喜马拉雅构造区。这样的厘定不仅对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01 / 7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羌塘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岩石圈剪切断层.[J].许志琴;杨经绥;姜枚;袁学诚;李海兵;薛光琦;钱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 S1
[2]  
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幔源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性质.[J].罗照华;肖序常;曹永清;莫宣学;苏尚国;邓晋福;张文会;.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 S1
[3]  
藏北羌塘盆地查桑地区构造格局与演化.[J].刘池洋;杨兴科;任战利;赖绍聪;陈刚;赵红格;魏永佩;郑孟林;王成善;.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 S1
[4]   西昆仑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计文化 ;
蔺新望 ;
王巨川 ;
李博秦 ;
张清盛 .
陕西地质, 2001, (02) :40-47+66
[5]   柴北缘沙柳河榴辉岩岩石学及年代学初步研究 [J].
郝国杰 ;
陆松年 ;
李怀坤 ;
郑建康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 (03) :154-162
[6]   阿尔金西段榴辉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J].
张建新 ;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泽明 ;
崔军文 .
地质学报, 2001, (02) :186-197
[7]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刘良 ;
车自成 ;
王焰 ;
罗金海 ;
陈丹玲 .
岩石学报, 1999, (01) :58-65
[8]   西昆仑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构造的类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姜耀辉 ;
芮行健 ;
贺菊瑞 ;
郭坤一 ;
杨万志 .
岩石学报, 1999, (01) :106-108+110+112-116
[9]   亚洲形变与全球变冷──—探索气候与构造的关系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13-221
[10]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与青藏高原东部流变构造 [J].
陈智梁 ;
刘宇平 ;
张选阳 ;
赵济湘 ;
唐文清 ;
邓昌蓉 ;
B.C.Burchfiel ;
R.W.King ;
L.H.Royden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6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