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纳溪-合江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

被引:6
作者
黄士鹏
吴小奇
陶小晚
廖凤蓉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嘉陵江组; 气源; 碳、氢同位素; 倒转; 纳溪-合江地区; 蜀南;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11.06.00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分析纳溪-合江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组成以及该区烃源岩发育特征,认为嘉陵江组天然气为混源气,主要为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成的油型干气,混有下二叠统梁山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生成的煤成气,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质源岩可能也有贡献。研究区嘉陵江组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较重。纳溪气田烷烃气具有正常的碳同位素系列,氢同位素组成部分发生了倒转。庙高寺、合江、二里场气田嘉陵江组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普遍发生同时倒转,碳、氢同位素分别呈现δ13C1>δ13C2<δ13C3和δD1>δD2<δD3的特征。碳、氢同位素发生倒转原因有两个:一是油型气与煤成气的混合;二是原油伴生气与原油裂解气的混合。
引用
收藏
页码:525 / 5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四川盆地含硫化氢气藏分布特征及硫化氢成因探讨 [J].
黄士鹏 ;
廖凤蓉 ;
吴小奇 ;
陶小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5) :705-714
[2]   四川盆地黄龙组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的探讨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黄士鹏 .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710-717
[3]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天然气远源成藏模式 [J].
陆正元 ;
栾海波 ;
吕宗刚 ;
彭海润 ;
李弢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6) :617-620
[4]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意义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邹才能 ;
陶士振 ;
胡国艺 ;
胡安平 ;
杨春 ;
陶小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19-529
[5]   蜀南地区天然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J].
李其荣 ;
杜本强 ;
隆辉 ;
谢伟 ;
李军 ;
路云香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10) :21-23+27+135
[6]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generation pathway of biogenic gas in China[J]. SHEN Ping, WANG Xiaofeng, XU Yin, SHI Baoguang, and XU Yongchang The Key Laboratory of Gas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9(02)
[7]   卧龙河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J].
胡安平 ;
陈汉林 ;
杨树峰 ;
刘全有 .
石油学报, 2008, (05) :643-649
[8]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J].
肖芝华 ;
谢增业 ;
李志生 ;
马成华 .
地球化学, 2008, (03) :245-250
[9]   四川盆地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J].
王兰生 ;
陈盛吉 ;
杜敏 ;
张鉴 ;
谢邦华 ;
李子荣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2) :222-228
[10]  
Hyd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natural gases from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indication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the source rocks[J]. LIU QuanYou1, DAI JinXing1, LI Jian2 & ZHOU QingHua1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100083, China;2 Langfang Branch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Langfang 065007,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