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河谷灌丛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17
作者
马育军 [1 ,2 ]
高尚玉 [3 ]
李小雁 [1 ,2 ]
鲁瑞洁 [3 ]
张思毅 [2 ]
李广泳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冠层; 降雨再分配; 河谷灌丛; 青海湖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2 [林冠截流和树干水流];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通过植被冠层的降雨被分割成冠层截留、穿透雨和树干茎流3个部分,这个过程(冠层降雨再分配)是高寒河谷灌丛生态演变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对于认识高寒河谷灌丛的水文循环过程及水分收支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青海湖流域最重要的河谷灌丛——具鳞水柏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点观测,深入分析了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冠层截留量占同期降雨量的比例平均为48.40%、4.04%和47.56%,并在不同降雨量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②冠层降雨再分配各组成要素(穿透雨、树干茎流、冠层截留)与降雨特征参数存在高度相关性,伴随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的增加,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冠层截留量占同期降雨量的比例均逐渐趋于稳定,极限稳定值分别介于60.45%~61.07%、6.45%~7.42%、33.11%~34.17%;③产生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1.10mm和1.87mm,表明2mm以下的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基本没有贡献。因此,高寒河谷灌丛冠层降雨再分配与其他林木类型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深入研究其内在机制及水分利用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963 / 9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层持水能力[J]. 彭焕华,赵传燕,许仲林,彭守璋,王瑶.应用生态学报. 2011(09)
[2]   荒漠化草原植被斑块分布对地表径流、侵蚀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J].
李小军 ;
汪君 ;
高永平 .
中国沙漠, 2011, 31 (05) :1112-1118
[3]   粤北石漠化灌丛坡地模拟降雨地表径流水中钙离子含量变化 [J].
魏兴琥 ;
陆冠尧 ;
周红艳 ;
徐喜珍 ;
雷俐 .
中国沙漠, 2011, 31 (05) :1343-1347
[4]   荒漠人工植被区柠条和油蒿茎干液流动态研究 [J].
黄磊 ;
张志山 .
中国沙漠, 2011, 31 (03) :683-688
[5]   沙漠人工植被区柠条树干液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J].
黄磊 ;
张志山 ;
周小琨 .
中国沙漠, 2011, 31 (02) :415-419
[6]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丛降雨截留特征研究 [J].
李衍青 ;
张铜会 ;
赵学勇 ;
刘新平 ;
童勋章 ;
云建英 .
草业学报, 2010, 19 (05) :267-272
[7]   六盘山分水岭沟典型森林植被对大气降雨的再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J].
段旭 ;
王彦辉 ;
于澎涛 ;
熊伟 ;
徐丽宏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5) :120-125
[8]   荒漠灌丛树干茎流及其入渗、再分配特征 [J].
王正宁 ;
王新平 .
中国沙漠, 2010, 30 (05) :1108-1113
[9]   六盘山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降雨再分配及其空间变异特征 [J].
时忠杰 ;
王彦辉 ;
徐丽宏 ;
熊伟 ;
于澎涛 ;
郭浩 .
生态学报, 2009, 29 (01) :76-85
[10]   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的降雨再分配 [J].
何常清 ;
薛建辉 ;
吴永波 ;
张雷燕 ;
刘冲 ;
刘兴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9) :1871-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