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药物引起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44
|
作者
郭晓蕙
赵明辉
高莹
王淑凤
高妍
机构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血管炎; 抗甲状腺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95.3 [药源性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不同阶段和不同药物治疗时的意义以及ANCA靶抗原与血管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 2 1 6例原发甲亢患者分为初发未治疗组 (n =34) ,丙基硫氧嘧啶 (PTU )组 (n =62 ) ,他巴唑 (MMI)组 (n =77)和混合用药组 (n =43)。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患者血清 ,对ANCA和抗核抗体 (ANA)IIF检测为阳性的患者 ,进一步应用ELISA法检测 7种ANCA靶抗原 ,即髓过氧化物酶 (MPO)、蛋白酶 3(PR3)、乳铁蛋白 (LF)、人弹力蛋白酶 (HLE)、天青杀素 (AZU )、组织蛋白酶G(CG)和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结果 未治疗组IIF阳性者占 5 9% (2 / 34) ;PTU组IIF阳性者占 2 2 6 % (1 4 / 62 ) ,均为IIF ANCA阳性 ;MMI组中占 6 5 % (5/ 77) ,均为IIF ANA阳性 ;混合组中占 2 7 9% (1 2 / 4 3) ,8例IIF ANA阳性 ,3例IIF ANCA阳性。PTU组IIF ANCA的阳性率高于未治疗组 (P <0 0 1 7) ;PTU组IIF及IIF ANCA的阳性率均高于MMI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7)。服药的 1 82例患者中 ,6/ 31例IIF阳性的患者 (1 9 4% )出现了血管炎相关症状。 6例中 4例 (66 7% )识别MPO ,2例 (33 3 % )识别PR3 ,4例识别LF ,3例识别 (HLE) ,3例识别AZ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