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中国陆地表层干湿状况研究

被引:120
作者
吴绍洪
尹云鹤
郑度
杨勤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北京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最大可能蒸散; Penman-Monteith; 模型; 干湿指数; 陆地表层; 区域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论述最大可能蒸散概念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实际状况对其进行辐射项的修正;利用全国616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我国各气象台站近30年的年平均和植物生长季(4~10月)的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应用ArcGIS内插方法得到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的全国分布图.结果表明,全国最大可能蒸散年平均400~1500mm,大部分地区为600~800mm,植物生长季的最大可能蒸散为350~1400mm,与年平均相比大体减少200mm.干湿状况按1.0,1.5和4.0为界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类型,大部分站点生长季的干湿状况比全年平均状况好.分析和对比干湿指数分布图和降水量与植被分布图,结果显示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应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最大可能蒸散,综合考虑水分收支平衡的干湿指数更能准确说明我国陆地表层的实际干湿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用常规气象资料计算陆面年实际蒸散量 [J].
邱新法 ;
曾燕 ;
缪启龙 ;
于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3) :281-288
[2]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刘连友 .
冰川冻土, 2002, (06) :731-736
[3]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影响 [J].
慈龙骏 ;
杨晓晖 ;
陈仲新 .
地学前缘, 2002, (02) :287-294
[4]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 [J].
牛振国 ;
李保国 ;
张凤荣 ;
陈焕伟 .
水科学进展, 2002, (03) :303-307
[5]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气象学报, 2001, (06) :737-746
[6]   中国水分状况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J].
尚宗波 ;
高琼 .
生态学报, 2001, (04) :528-537
[7]   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类型及区域划分指标的研究 [J].
张军涛 ;
李哲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3) :230-237
[8]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J].
慈龙骏 ;
吴波 .
中国沙漠, 1997, (02) :3-7
[9]   湿润指数与干操度关系的探讨 [J].
陈建伟,张煜星 .
中国沙漠, 1996, (01) :79-82
[10]   彭曼公式应用中的两个问题的探讨 [J].
闵骞 .
气象, 1992, (11)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