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16
作者
刘传明
李伯华
曾菊新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 矩阵分类; 综合集成分析;
D O I
10.19603/j.cnki.1000-1190.2007.04.036
中图分类号
TU982 [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1 ;
摘要
认为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应在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编制主体功能区划;省级主体功能区可以分成6大类型;区划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式"的区划理念;区划思路可以选择"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县级行政区是目前相对理想的基本分析单元;根据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的主导因子及彼此关系分析,认为可以选择3种不同的区划路径,即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矩阵分类与序列分类相结合;主体功能区划成果应得到严格审批和严格执行.
引用
收藏
页码:627 / 6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构建新时期的中国区域规划体系 [J].
曾菊新 ;
刘传明 .
学习与实践, 2006, (11) :23-27
[2]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J].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管理, 2006, (10) :43-46
[3]   苏州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 [J].
陈雯 ;
孙伟 ;
段学军 ;
陈江龙 .
地理学报, 2006, (08) :839-846
[4]   新一轮区域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J].
刘传明 ;
曾菊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04) :56-60
[5]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有关问题探讨 [J].
徐伟金 .
浙江经济, 2006, (10) :17-18
[6]   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J].
段学军 ;
陈雯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5) :5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