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

被引:154
作者
徐瑛 [1 ]
陈秀山 [1 ]
刘凤良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索洛余值法; 资本空间集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4 [科学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在分析索洛余值法缺陷的基础上,以新增长理论为理论背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将产业结构变动、资本空间集聚、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引入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计量模型,使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更接近真实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而利用新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计量方法重新测算了1987—2003年间中国的技术进步状况,发现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已开始出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3+128 +1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科技进步与“增长函数”──兼评Solow教授“生产函数法”的原理性错误 [J].
周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 (10) :32-50
[2]  
(美)小罗伯特·E.卢卡斯著,罗汉,应洪基译.经济发展讲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  
[美]索洛(Solow,R·M·)等 著,史清琪等 选译.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  
李京文,郑友敬主编.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5]  
史清琪等 著.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