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高送转”现象研究

被引:106
作者
李心丹 [1 ]
俞红海 [1 ]
陆蓉 [2 ]
徐龙炳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高送转; 名义股价幻觉; 管理者迎合;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4.11.013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中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采用"高送转"这种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虽然"高送转"对公司基本面及投资者利益没有任何改变,但投资者却偏好投资于"高送转"的股票,这是理性金融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基于行为金融学分析框架,我们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是投资者认为低价股票较"便宜"、容易上涨,管理者通过"高送转"来迎合投资者这一名义股价幻觉,并实现其自身利益。本文从"高送转"动机、行为特征和后果三方面展开论证,发现低股价股票溢价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通过"高送转"来降低股价,并且送转的比例也越高;投资者账户数据说明"高送转"主要迎合了个人投资者非理性需求;"高送转"后公司绩效及股票超额收益显著下降,进一步说明追逐"高送转"股票的投资是非理性的。此外,我们从上市公司增发和大股东减持角度揭示了"高送转"是管理者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路径和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投资者名义价格幻觉与管理者迎合——基于基金拆分现象的研究 [J].
俞红海 ;
陆蓉 ;
徐龙炳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133-146
[2]   迎合理论对公司决策影响研究评述 [J].
崔晓蕾 ;
徐龙炳 .
经济学动态, 2011, (06) :132-137
[3]   股票股利与价值重估:信号、流动性改善还是价格幻觉? [J].
朱元琪 ;
刘善存 .
经济经纬, 2011, (03) :146-151
[4]   基于股利迎合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送转股行为研究 [J].
龚慧云 .
上海金融, 2010, (11) :67-72
[5]   高送转股票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J].
陈珠明 ;
史余森 .
系统工程 , 2010, (10) :8-14
[6]   基于股利变更公告的股利信号效应研究 [J].
吕长江 ;
许静静 .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 (02) :90-96
[7]   中国上市公司送转股行为动因的实证研究 [J].
薛祖云 ;
刘万丽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5) :114-121
[8]   股利折价与迎合: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证据 [J].
饶育蕾 ;
贺曦 ;
李湘平 .
管理工程学报, 2008, (01) :133-136
[9]   股利支付决策与迎合理论——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熊德华 ;
刘力 .
经济科学, 2007, (05) :89-99
[10]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究竟迎合了谁的需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黄娟娟 ;
沈艺峰 .
会计研究, 2007, (08) :36-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