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四方台基性-超基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8
作者
刘军锋 [1 ]
孙勇 [1 ]
冯涛 [1 ]
胡艳华 [2 ]
孙卫东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杂岩; 地球化学; 断离; 堆晶作用; 四方台; 秦岭;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2.009
中图分类号
P588.1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四方台杂岩体是沿北秦岭商-丹带出露的最大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出露面积约40km2,由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石组成,侵入到丹凤群中。该岩体样品SiO2含量在45%~54%之间,在AFM图中则显示出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共存的特征。与普通幔源岩相比,全岩富集稀土元素,尤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Rb、Th、Nb、P、Zr负异常和Ba、Pb、K、Sm正异常。辉长岩是该岩体的主体,灰黑色,中粒,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经历壳-幔物质交换。与典型岛弧辉长岩相比,具有Rb、Th负异常,结合特殊的岩石组合和紧邻商-丹断裂的地质特征,认为四方台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可能是沿商-丹带发生俯冲板块断离或者山根拆沉,扰动软流圈,发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壳-幔物质交换形成的。普遍的Eu正异常表明成岩过程中受到斜长石堆晶作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中的下地壳过程:岩浆底侵、置换与拆沉作用 [J].
翟明国 ;
樊祺诚 ;
张宏福 ;
隋建立 .
岩石学报, 2005, (06) :1509-1526
[2]   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陈丹玲 ;
刘良 ;
孙勇 ;
张安达 ;
柳小明 ;
罗金海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18) :1901-1908
[3]   松树沟地区石榴辉石岩和富水杂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制约 [J].
苏犁 ;
宋述光 ;
宋彪 ;
周鼎武 ;
郝建荣 .
科学通报, 2004, (12) :1209-1211
[4]   秦岭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早期)地质演化 [J].
陆松年 ;
陈志宏 ;
李怀坤 ;
郝国杰 ;
周红英 ;
相振群 .
地质通报, 2004, (02) :107-112
[5]   西藏丁青弧前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刘文斌 ;
钱青 ;
岳国利 ;
李秋生 ;
张旗 ;
周美付 .
岩石学报, 2002, (03) :392-400
[6]   193nmLA-ICPMS对国际地质标准参考物质中42种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J].
柳小明 ;
高山 ;
袁洪林 ;
Bodo HATTENDORF ;
DetlefG■NTHER ;
陈亮 ;
胡圣红 .
岩石学报, 2002, (03) :408-418
[7]   北秦岭新元古代前属于扬子板块的地球化学证据 [J].
张本仁 ;
韩吟文 ;
许继锋 ;
欧阳建平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4) :10-22
[8]   俯冲陆壳与上地幔的相互作用——Ⅰ.大别山同碰撞镁铁-超镁铁岩的主要元素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 [J].
李曙光 ;
聂永红 ;
郑双根 ;
刘德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488-493
[9]   秦岭杂岩的组成、构造格局及演化 [J].
王涛 ;
胡能高 ;
裴先治 ;
杨家喜 ;
李伍平 .
地球学报, 1997, (04) :10-16
[10]   东秦岭富水基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J].
董云鹏 ;
周鼎武 ;
张国伟 .
地球化学, 1997, (03) :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