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29
作者
王丽娟 [1 ,2 ]
王汝成 [2 ]
于津海 [2 ]
杨颍鹤 [1 ]
黄建平 [1 ]
张少琴 [1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宁芜盆地;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4.07.004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本文系统选取了宁芜盆地四个火山旋回的典型火山岩以及与铁铜矿成矿有关的岩体进行了精确的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134~127Ma,娘娘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稍晚,为118.8±1.6Ma,一个中基性闪长玢岩样品形成时代为130.6±1.3Ma。三个中酸性斑岩样品的形成时代为124~128Ma。龙王山、大王山、姑山旋回火山岩及同期潜火山岩-侵入岩的Hf同位素特征相似,εHf(t)值范围大多在-2-5之间,暗示其源区性质相似,娘娘山旋回εHf(t)值稍高,反映源区可能有更多幔源物质。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的源区为一个富集地幔,而造成中生代火山岩源区地幔交代的流体/熔体可能与更早期的俯冲事件有关,而陆源物质是深海沉积物被俯冲的大洋板片带入地幔深部的。侵入岩与同期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是同源异相体。宁芜盆地广泛的岩浆活动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强烈的减薄作用下的一个均一富集地幔熔融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247 / 1272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宁芜盆地凹山铁矿床辉长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段超 ;
毛景文 ;
李延河 ;
侯可军 ;
袁顺达 ;
张成 ;
刘佳林 .
地质学报, 2011, 85 (07) :1159-1171
[2]   宁芜盆地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J].
袁峰 ;
周涛发 ;
范裕 ;
张乐骏 ;
马良 ;
钱兵 .
地质学报, 2011, 85 (05) :821-833
[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 [J].
周涛发 ;
范裕 ;
袁峰 ;
张乐骏 ;
马良 ;
钱兵 ;
谢杰 .
地质学报, 2011, 85 (05) :712-730
[4]   宁芜盆地浅成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胡劲平 ;
蒋少涌 .
高校地质学报, 2010, (03) :294-308
[5]   安徽繁昌盆地牛山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其意义 [J].
唐裕禄 ;
闫峻 ;
刘海泉 ;
宋传中 .
地质论评, 2010, 56 (05) :733-738
[6]   宁芜盆地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J].
范裕 ;
周涛发 ;
袁峰 ;
张乐骏 ;
钱兵 ;
马良 ;
David RC .
岩石学报, 2010, 26 (09) :2715-2728
[7]   庐枞盆地侵入岩的时空格架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J].
周涛发 ;
范裕 ;
袁峰 ;
宋传中 ;
张乐骏 ;
钱存超 ;
陆三明 ;
David RC .
岩石学报, 2010, 26 (09) :2694-2714
[8]   长江中下游地区庐(江)-枞(阳)和宁(南京)-芜(湖)盆地内与成矿有关潜火山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 [J].
薛怀民 ;
董树文 ;
马芳 .
岩石学报, 2010, 26 (09) :2653-2664
[9]   中国东部部分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成因:主量和微量元素制约 [J].
刘海泉 ;
闫峻 ;
赵建新 ;
安亚军 .
岩石学报, 2010, 26 (09) :2850-2868
[10]  
Ridge subduction and porphyry copper-gold mineralization:An overview[J]. SUN WeiDong1,2, LING MingXing1,3, YANG XiaoYong2, FAN WeiMing1, DING Xing1 & LIANG HuaYing41 CAS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2 Research Center for Mineral Resources,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