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缓解乡村居民风险厌恶态度?——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的分析

被引:65
|
作者
张世虎 [1 ]
顾海英 [1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乡村居民; 风险态度; 乡村振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中国城乡分割的发展时期,由于地理和制度隔离,乡村居民在信息获取渠道与能力方面相对于城镇居民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乡村居民厌恶风险、因循守旧,而乡村居民的风险厌恶态度引致了诸多乡村发展困境。本文认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境,重视"内因"改造——即改变存在于乡村居民群体中不利的思想观念是重要抓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普及则为此提供了现实机遇。本文选取乡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评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对乡村居民风险态度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乡村居民的主观与客观风险偏好程度。虽然乡村居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与目的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何种使用方式与目的,使用频率越高的群体,其风险态度所受正向影响越显著。本文还针对乡村居民的个体特征展开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那些有主动学习习惯、受教育年限长、财富水平高和有过人生重大经历群体的风险态度的正向影响更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5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