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被引:190
作者
樊杰
王亚飞
汤青
周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监测; 预警; 技术方法; 主体功能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5.01.001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是从资源环境约束上限或人口经济合理规模等关键阈值开展的超载预警,以及从自然基础条件变化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变化态势开展的过程预警的学术思路。在探讨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陆域和海域差异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总体技术流程。采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利用强度、环境胁迫程度、植被盖度变化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地域全覆盖评价;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地区,分别选择灰霾污染程度、耕地面积增减状况、草蓄平衡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态作为专项指标,确定各类专项指标的关键阈值并进行分类评价;最后进行复合,形成在鲜明主体功能定位指向下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取得具有一致性表达的评价结果,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压力两方面的过程评价,以辅助反映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警状态,为提出限制性措施建议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J].
熊建新 ;
陈端吕 ;
彭保发 ;
邓素婷 ;
谢雪梅 .
地理科学, 2014, 34 (09) :1108-1116
[3]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052-1059
[4]   人地系统可持续过程、格局的前沿探索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060-1068
[5]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J].
秦大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7) :874-883
[6]   环渤海地区海域承载力测度与时空分异分析 [J].
孙才志 ;
于广华 ;
王泽宇 ;
刘锴 ;
刘桂春 .
地理科学, 2014, 34 (05) :513-521
[7]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 [J].
姚士谋 ;
张平宇 ;
余成 ;
李广宇 ;
王成新 .
地理科学, 2014, 34 (06) :641-647
[8]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科学数据 [J].
吴国雄 ;
林海 ;
邹晓蕾 ;
刘伯奇 ;
何编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1) :15-22
[9]   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13, 33 (08) :897-901
[10]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J].
徐冠华 ;
葛全胜 ;
宫鹏 ;
方修琦 ;
程邦波 ;
何斌 ;
罗勇 ;
徐冰 .
科学通报, 2013, (21) :210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