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施氟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应研究

被引:71
作者
董春玲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氟节胺; 农艺性状;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引用
收藏
页码:1985 / 19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化学打顶对棉花群体容量的拓展效应 [J].
赵强 ;
张巨松 ;
周春江 ;
恽友兰 ;
李松林 ;
田晓莉 .
棉花学报, 2011, 23 (05) :401-407
[2]   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J].
赵强 ;
周春江 ;
张巨松 ;
李松林 ;
恽友兰 ;
田晓莉 .
棉花学报, 2011, 23 (04) :329-333
[3]   不同施氮水平对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J].
王娇 ;
江振 ;
徐文修 ;
项伟 ;
郝建强 ;
孙健伟 .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48 (06) :1078-1082
[4]   机采棉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J].
陈贵林 .
中国棉花加工, 2009, (02) :17-18
[5]   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 [J].
李雪 ;
朱昌华 ;
夏凯 ;
甘立军 .
棉花学报, 2009, 21 (01) :70-72
[6]   3MDZK-12型组控式单行仿形棉花打顶机附视频 [J].
罗昕 ;
胡斌 ;
王维新 ;
李明志 .
农机化研究, 2008, (11) :136-138
[7]   采棉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J].
夏元利 ;
甄国林 .
新疆农机化, 2008, (05) :32-33
[8]   3MDZK-12型单行仿形棉花打顶机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 [J].
唐军 ;
罗昕 ;
胡斌 ;
张茜 ;
李霞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511-514
[9]   棉花机械与人工打顶对比试验 [J].
韩辉 .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05) :179-179
[10]   分期打顶对不同密度棉花产量影响初探 [J].
刘进新 ;
刘海蓉 .
新疆气象, 2005, (04) :26+3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