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大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壳幔演化动力学

被引:34
作者
毛建仁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壳幔演化; 碰撞; 裂解; 中国东南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南大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多旋回性和迁移性,构造演化与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的关系。前寒武纪岩石圈制约本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并在三种岩石围岩石学一地球物理综合模型中反映。总结了四个主要构造期岩浆作用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并根据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在碰撞造山后近南北向刊近北东向伸展裂解,从造山带挤压碰撞向伸展裂解机制转换过程探讨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壳幔演化动力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浙东中、新生代玄武岩起源、演化与地幔交代作用 [J].
杨祝良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3, (03) :7-20
[2]   政和—大埔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演化模式 [J].
水汀 ;
阎晋英 ;
施华生 ;
潘明宝 ;
王敬东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3, (02) :53-62
[3]   福建龙海明溪两区玄武质火山岩钾-氩年龄和Nd、Sr、Pb同位素 [J].
陈道公 ;
张剑波 .
岩石学报, 1992, (04) :324-331
[4]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扩张和地球动力环境 [J].
杨森楠 ;
周国藩 .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1) :14-20
[5]   东南大陆中生代玄武岩岩石系列及其构造意义 [J].
毛建仁 ;
程启芬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90, (04) :29-44
[6]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 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10)
[7]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8]   薄壳板块构造模式与冲撞型造山运动 [J].
许靖华 ;
何起祥 .
中国科学, 1980, (11) :1081-1089
[9]  
Late Proterozoic colisional orogen and geosuture in Southeastern China: Petrological evidence[J] . Zhou Xinmin,Zhu Yunhe.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 1993 (3)
[10]  
Implications of Quaternary volcanism at Cerro Tuzgle for crustal and mantle evolution of the Puna Plateau, Central Andes, Argentina[J] . Beatriz Coira,Suzanne Mahlburg Kay.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