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被引:1102
|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100872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残差法; 隐性变量法; 潜在产出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3年以来,则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直到2000年才得以缓解,此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逐年攀升势头;(2)1979—2004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偏低、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技术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