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展望

被引:48
作者
芮宗瑶
陆彦
李光明
王龙生
王义天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西藏地质矿产局
[3]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5] 西藏拉萨
[6] 四川成都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玉龙铜带; 冈底斯铜带; 班公错铜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世界斑岩铜矿主要产于中生代—新生代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古生代中亚—蒙古带,因为上述3带为聚合板块集中分布地区。中国西藏集中了金沙江聚合带、雅鲁藏布江聚合带和怒江—班公错聚合带,为世界上聚合板块最发育地区之一,具有较长的大洋板块俯冲和陆—陆碰撞的造山历史,构造—花岗质岩浆十分发育,其中深源高侵位的花岗质斑岩分布广泛,对于形成斑岩铜矿和其他相关矿床十分有利,为找矿评价斑岩铜(金)矿很有前景的地区。笔者借鉴世界和中国评价斑岩铜矿的经验,同时收集了西藏近年来找寻评价斑岩铜矿有关的地质资料,对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刘伟 ;
王元龙 .
地质通报, 2002, (07) :431-435
[2]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黄卫 .
矿床地质, 2001, (04) :355-366
[3]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及成岩系列 [J].
张玉泉 ;
谢应雯 ;
梁华英 ;
邱华宁 ;
李献华 ;
钟孙霖 .
地球化学, 1998, (03) :236-243
[4]   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弧形山系中的岩浆岩带及其成因模式 [J].
金成伟 ;
周云生 .
地质科学, 1978, (04) :297-312
[5]  
中国超大型矿床[M]. 科学出版社 , 涂光炽等著, 2000
[6]  
国外矿产资源[M]. 地震出版社 ,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编著, 1996
[7]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类与成矿[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马鸿文著, 1990
[8]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 地质出版社 , 芮宗瑶,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