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被引:45
作者
赵明月 [1 ,2 ]
赵文武 [1 ,2 ]
刘源鑫 [1 ,2 ]
机构
[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环境因子; 土壤粒径; 分形维数; 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地利用方式和环境因子是影响土壤粒径的重要因素,尺度不同其影响效应差异明显。研究不同尺度表层土壤粒径与土地利用、环境因子的关系对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物理性质具有积极意义。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集水区和沐浴小流域作为研究区,探讨两个尺度上表层土壤粒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表层土壤颗粒主要为砂粒和粉粒,在小流域和集水区尺度上,各粒径百分含量属于中等变异,D值为弱变异,但随着研究区由沐浴小流域变化到安塞集水区,粒径和D值的空间变异性均有所提高;(2)尺度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粒径的影响效应不同,在沐浴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砂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荒草地>农用地>林地>灌木林地>园地,在集水区的变化顺序依次为荒草地>灌木林地>林地>农用地>园地,粉粒含量的次序均与砂粒相反,小流域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依次为灌木林地>荒草地>林地>园地>农用地,在安塞集水区为灌木林地>荒草地>农用地>林地>园地;(3)在沐浴小流域和安塞集水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黏粒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粉粒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砂质壤土D值高于壤土和粉壤土;(4)在沐浴小流域,植被盖度、相对海拔和坡位相对于土地利用类型、坡向和坡度对土壤粒径影响较大;而在安塞集水区植被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对土壤粒径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625 / 46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土地利用和环境因子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尺度效应——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J].
赵明月 ;
赵文武 ;
钟莉娜 .
生态学报, 2014, 34 (05) :1105-1113
[2]   丹江鹦鹉沟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粒径特征及土壤颗粒分形维数 [J].
张秦岭 ;
李占斌 ;
徐国策 ;
张铁钢 ;
黄萍萍 ;
张洋 .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02) :244-249
[3]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及环境因子对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的影响[J]. 许明祥,刘国彬,赵允格.应用生态学报. 2011(02)
[4]   北京地区表层土壤分形特征研究 [J].
郭中领 ;
符素华 ;
王向亮 ;
张学会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2) :154-158
[5]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 [J].
董莉丽 ;
郑粉莉 .
土壤, 2010, 42 (02) :302-308
[6]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水库水源涵养区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J].
王富 ;
贾志军 ;
董智 ;
李红丽 ;
甄宝艳 ;
孙明高 ;
张卫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5) :113-117
[7]   成都平原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应用 [J].
邓良基 ;
林正雨 ;
高雪松 ;
张世熔 .
土壤通报, 2008, (01) :38-42
[8]   北京山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特征 [J].
曾宪勤 ;
刘和平 ;
路炳军 ;
王秀颍 ;
杨威 .
山地学报, 2008, (01) :65-70
[9]   黑土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J].
缪驰远 ;
汪亚峰 ;
魏欣 ;
徐霞 ;
石文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7, (09) :1987-1993
[10]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形分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J].
王德 ;
傅伯杰 ;
陈利顶 ;
赵文武 ;
汪亚峰 .
生态学报, 2007, (07) :3081-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