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式规划研究综述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思考

被引:17
作者
胥明明
机构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沟通式规划; 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至今,已涌现出诸多规划理论。其中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规划学界提出的沟通式规划理论,近年来逐步进入了中国规划师的视野。伴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城市规划中产权利益矛盾的日益凸显,该理论迅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沟通式规划的起源、主要思想、规划方法等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对沟通式规划在中国如何更好地运用展开思考,提出了增大公众参与规划的权利、将沟通式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在规划编制中设置沟通参与评估部分、规划专业教育中增加沟通式规划技能训练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沟通式规划理论的简介,批判与借鉴 [J].
王丰龙 ;
陈倩敏 ;
许艳艳 ;
刘云刚 .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27 (06) :82-90
[2]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内核与理论的变迁 [J].
曹康 ;
王晖 .
城市规划, 2009, 33 (09) :44-51
[3]   “规划中的沟通”与“作为沟通的规划”——当代西方沟通规划理论概述 [J].
姜梅 ;
姜涛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2) :31-38
[4]   区域绿地:从概念到实践——一次“协作式规划”的探索 [J].
马向明 ;
吕晓蓓 .
城市规划, 2006, (11) :46-50
[5]   交往型规划与公众参与 [J].
龙元 .
城市规划, 2004, (01) :73-78
[6]   寻求真实境况下的规划意义及相应对策──John Forester《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一书评介 [J].
孙施文 .
城市规划汇刊, 1999, (01) :73-74
[7]  
沟通式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陈飞.浙江大学. 2006
[8]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9]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ve planning [J].
Innes, JE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8, 64 (01) :52-63
[10]   THE EVOLUTION OF ADVOCACY PLANNING [J].
CLAVEL, P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4, 60 (02) :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