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足迹时间维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基于PLS方法对STIRPAT模型的修正

被引:23
作者
肖思思 [1 ]
黄贤金 [2 ]
吴春笃 [1 ,3 ]
机构
[1]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STIRPAT模型; PLS方法; 驱动因素; 江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在分析江苏省生态足迹时间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1)1990-2007年,江苏省生态足迹以年均5.36%的速度从7 227.75万hm2升至13 817.76万hm2,而生态承载力以年均0.30%的速度从2 850.98万hm2降至2 703.58万hm2,生态足迹对区域生态赤字变化的贡献率达97.81%,成为江苏省生态赤字增加的主要原因;2)STIRPA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及其二次项、第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及其二项式是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总人口及城市化率指标却被排除在外,然而VIF值计算结果显示模型中各驱动因素间多重共线性明显;3)采用PLS方法修正STIRPAT模型,消除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显示总人口、人均GDP及其二次项、第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及其二次项、城市化率及其二次项都是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且按VIP重要性排序为城市化率>人均GDP二次项>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人均GDP>城市化率二次项>总人口>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二次项。两种方法中人均GDP二次项的系数均为正,表明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不存在环境EKC曲线的假说。该文进一步明确STIRPAT模型在分析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中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验证了基于PLS修正的STIRPAT模型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STIRPAT模型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 [J].
卢娜 ;
曲福田 ;
冯淑怡 ;
邵雪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5) :814-824
[2]   河南生态足迹驱动因素的HiPLS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J].
贾俊松 .
生态学报, 2011, 31 (08) :2188-2195
[3]   “两型社会”城市生态足迹时间维变化及驱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郭玲霞 ;
黄朝禧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 (02) :217-221
[4]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定量分析及其动态预测比较研究——以新疆为例 [J].
鲁凤 ;
徐建华 ;
王占永 ;
胡秀芳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 (06) :70-74
[5]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Major Driving Forces in West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J]. WANG Mingquan1, LIU Jingshuang1, WANG Jinda1, ZHAO Guangying2 (1.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12, China;2.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0(05)
[6]   中国能源足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琦 ;
孙根年 ;
韩亚芬 .
统计与决策, 2010, (19) :111-113
[7]   重庆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J].
方建德 ;
杨扬 ;
叶堤 ;
周谐 ;
陈晓燕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337-1341
[8]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林育欣 ;
单娜娜 ;
王世忠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738-2748
[9]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王世忠 ;
单娜娜 ;
梁红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82-92
[10]   基于EMD的中国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动力学预测 [J].
张衍广 ;
林振山 ;
李茂玲 ;
梁仁君 .
生态学报, 2008, (10) :5027-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