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

被引:110
作者
朱光
徐佑德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构造特征; 糜棱岩; 温压环境; 左旋走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在大别造山带东端和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断裂带存在着同造山期和早白垩世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在张八岭隆起南段迄今为止只发现了早白垩世的走滑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由若干条小型韧性剪切带组成,带内糜棱岩都具有陡倾的糜棱面理和平缓的矿物拉伸线理。野外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了左旋走滑剪切指向。新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变形行为分析显示大别山东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张八岭隆起南段剪切带主要形成于高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则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糜棱岩内基质中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指示大别山东端和张八岭隆起南段出露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低压环境下,而苏鲁造山带西端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高压榴辉岩相环境。这些详细的构造研究显示: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郯庐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构造型式存在,而在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中它又再次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平移。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41+255 +25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前陆沉积与变形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 [J].
朱光 ;
王勇生 ;
王道轩 ;
牛漫兰 ;
刘国生 ;
谢成龙 .
地质科学, 2006, (01) :102-121
[2]   大别山东缘郯庐两期走滑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与造山带折返的关系 [J].
王勇生 ;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宋传中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228-238
[3]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4]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5]   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J].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徐嘉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250-256
[6]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Sm-Nd年龄测定及其对麻粒岩相退变质时间的制约 [J].
刘贻灿 ;
李曙光 ;
徐树桐 ;
江博明 ;
郑永飞 ;
张宗清 ;
江来利 ;
陈冠宝 ;
吴维平 .
地球化学, 2001, (01) :79-87
[7]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J].
肖文交 ;
周烑秀 ;
杨振宇 ;
赵西西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2) :147-153
[8]   山东海阳所麻粒岩向过渡榴辉岩转化的变质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J].
叶凯 ;
从柏林 ;
平岛崇男 ;
坂野升平 .
岩石学报, 1999, (01) :22-27+32-37
[9]   鲁东-苏北榴辉岩的构造特征及其折返机制 [J].
王清晨 ;
张儒瑷 ;
从柏林 ;
赵中岩 ;
叶凯 .
岩石学报, 1992, (02) :153-160+209
[10]  
Phengite geobarometry based on the limiting assemblage with K-feldspar, phlogopite, and quartz[J] . Hans -Joachim Massonne,Werner Schreye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