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岷江阶地的变形估算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被引:125
作者
马保起
苏刚
侯治华
舒赛兵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岷江阶地; 晚第四纪; 断裂滑动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岷江都江堰—汶川段晚第四纪阶地面的变形量估算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滑动速率。岷江及其支流发育3级晚第四纪河流阶地,阶地面的年龄分别约为10,20,50kaBP。阶地纵剖面在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处有明显的垂直变形。断裂活动具有间歇性特点,晚第四纪以来有过3期活动,其起始时间分别为50,20,10kaBP。依据各级阶地面年龄和变形量估算的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晚第四纪逆冲滑动速率分别为0.5,0.6~0.3,0.2mm/a;据阶地走滑位错估算的茂汶-汶川断裂和北川-映秀断裂的晚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均约为1mm/a。现代河床之下发育很厚的河流堆积物表明,龙门山的构造抬升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马文涛,宋方敏,于贵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对比及阶地系列形成中构造作用的多层次性分析 [J].
邢成起 ;
丁国瑜 ;
卢演俦 ;
申旭辉 ;
田勤俭 ;
尹功明 ;
柴炽章 ;
韦开波 .
中国地震, 2001, (02) :87-101
[3]   武威盆地晚更新世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 [J].
郑文涛 ;
杨景春 ;
段锋军 .
地震地质, 2000, (03) :318-328
[4]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证据 [J].
杨晓平 ;
蒋溥 ;
宋方敏 ;
梁小华 ;
陈献程 ;
邓忠文 .
地震地质, 1999, (04) :341-345
[5]   渭河宝鸡段河谷地貌的构造气候响应 [J].
陈云 ;
童国榜 ;
曹家栋 ;
李铮华 ;
贾艳琨 ;
徐建明 ;
扬振京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4) :51-58
[6]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 [J].
马保起,李克,吴卫民,聂宗笙,杨发,郭文生,何福利 .
地理学报, 1999, (04) :41-48
[7]   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与新构造演化 [J].
杨景春 ;
谭利华 ;
李有利 ;
段烽军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29-235+235
[8]   黄河晋陕峡谷河流阶地和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 [J].
程绍平 ;
邓起东 ;
闵伟 ;
杨桂枝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38-246+246
[9]   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J].
谭利华 ;
杨景春 ;
段烽军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111-120
[10]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