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街道环境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49
作者
李龙凤
王新明
赵利容
何秋生
盛国英
傅家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细粒子; 空气污染; 城区环境;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05.02.009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直读式DustTrak8520型颗粒物浓度测定仪在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广州市街道PM10、PM2.5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PM10、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并且它们的变化趋势相似。与国内很多城市不同,PM10、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都呈上午低、下午高、夜间21点左右出现峰值的特征。PM10、PM2.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PM2.5/PM10平均值为0.85,表明广州市街道空气中细颗子(PM2.5)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很大比重。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J].
赵越 ;
潘钧 ;
张红远 ;
郭继勇 ;
魏强 ;
时建纲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67-69
[2]  
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 于建华,虞统,魏强,王欣,时建纲,李海军.环境科学研究. 2004(01)
[3]   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变化及尺度分布 [J].
张新玲 ;
张利民 ;
李子华 .
江苏环境科技, 2003, (04) :33-34
[4]   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J].
黄鹂鸣 ;
王格慧 ;
王荟 ;
高士祥 ;
王连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4) :47-50
[5]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5、PM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 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胡伟,W.E.Wilson,R.S.Chapman,J.C.Pau,J.Zhang.中国环境监测.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