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荒漠草原风蚀地表颗粒空间异质特征
被引:12
作者:
丁延龙
[1
]
蒙仲举
[1
]
高永
[1
]
娜仁格日勒
[2
]
黄昕
[1
]
刘斌
[1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2]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国营苗圃
来源: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土壤颗粒组成;
空间异质性;
荒漠草原;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2.012
中图分类号:
S812.6 [草原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目的]研究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地区风蚀地表颗粒的空间异质特征,对研判风蚀地表退化程度,进而合理保护与利用该区草地资源提供支持。[方法]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坡面表层土壤颗粒组成信息,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方法,研究易风蚀颗粒(<0.42mm)、中等颗粒(0.42~0.84mm)、不易风蚀颗粒(>0.84mm)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荒漠草原地表颗粒含量组成表现为:不易风蚀颗粒>中等颗粒>易风蚀颗粒;颗粒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1.23%38.17%,属中等程度变异。3种颗粒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别为指数、球状、球状模型;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坡顶土壤颗粒组成最粗,自坡顶向下表现出变细的趋势;南坡与西南坡土壤粗化最严重,粗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南(S)>西南(SW)>西北(NW)>西(W)>东南(SE)>北(N)>东北(NE)>东(E)。[结论]研究区土壤颗粒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变异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人为干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