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风蚀地表颗粒空间异质特征

被引:12
作者
丁延龙 [1 ]
蒙仲举 [1 ]
高永 [1 ]
娜仁格日勒 [2 ]
黄昕 [1 ]
刘斌 [1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2]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国营苗圃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土壤颗粒组成; 空间异质性; 荒漠草原;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2.012
中图分类号
S812.6 [草原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目的]研究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地区风蚀地表颗粒的空间异质特征,对研判风蚀地表退化程度,进而合理保护与利用该区草地资源提供支持。[方法]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坡面表层土壤颗粒组成信息,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方法,研究易风蚀颗粒(<0.42mm)、中等颗粒(0.42~0.84mm)、不易风蚀颗粒(>0.84mm)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荒漠草原地表颗粒含量组成表现为:不易风蚀颗粒>中等颗粒>易风蚀颗粒;颗粒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1.23%38.17%,属中等程度变异。3种颗粒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别为指数、球状、球状模型;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坡顶土壤颗粒组成最粗,自坡顶向下表现出变细的趋势;南坡与西南坡土壤粗化最严重,粗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南(S)>西南(SW)>西北(NW)>西(W)>东南(SE)>北(N)>东北(NE)>东(E)。[结论]研究区土壤颗粒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变异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人为干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与机制 [J].
赵哈林 ;
周瑞莲 ;
苏永中 ;
张继义 ;
移小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3) :1-5+80
[22]   沙粒粒径组成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灌丛大小和土壤风蚀相关性分析 [J].
王利兵 ;
胡小龙 ;
余伟莅 ;
李钢铁 ;
郭建英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88-693
[23]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侵蚀演化的坡向差异——以晋西王家沟小流域为例 [J].
陈浩 ;
方海燕 ;
蔡强国 ;
雷廷武 ;
梁广林 .
资源科学, 2006, (05) :176-184
[24]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变异性特征 [J].
冯娜娜 ;
李廷轩 ;
张锡洲 ;
王永东 ;
廖贵堂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3) :123-128
[25]   克拉玛依干旱生态农业区土壤质地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
马黎春 ;
盛建东 ;
蒋平安 ;
汤庆峰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09-114
[26]   退化沙质草地开垦和围封过程中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J].
文海燕 ;
傅华 ;
赵哈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1) :55-59
[27]   沙坡头固沙植被若干土壤物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
马风云 ;
李新荣 ;
张景光 ;
李爱霞 .
中国沙漠, 2005, (02) :65-73
[28]   紫色丘陵区小流域侵蚀沉积断面构型及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J].
张保华 ;
何毓蓉 ;
徐佩 ;
廖超林 ;
朱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6) :136-139
[29]   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理论与方法 [J].
李哈滨 ;
王政权 ;
王庆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