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606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3
作者
甘斌杰
黄晓荣
夏孝群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皖麦606;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抗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34.075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讨抗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新品种皖麦606的推广与应用前景。[方法]介绍皖麦606的选育经过,并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概述其主要栽培技术。[结果]皖麦606(原代号皖0606)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春性,一般单产6.0~7.5 t/hm2,适于沿淮及淮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 cm,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40~42 g,后期转色好,不早衰,特别是对小麦赤霉病抗性强,作为稻茬麦优势更强。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80万270万/hm2之间。[结论]皖麦606产量高、抗性强,综合性状好,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3004,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CNA010866E,在沿淮及淮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3168 / 13169+13209 +132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麦品种轮选518的选育及其特点 [J].
杨丽 ;
刘宏伟 ;
孟繁华 ;
王山荭 ;
周阳 ;
朱光 ;
张清海 ;
位运粮 ;
洪立中 ;
张丽静 ;
张明响 .
作物杂志, 2009, (01) :106-106
[2]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J].
甘斌杰 ;
余增亮 ;
汪建来 ;
王瑞 ;
杨赞林 .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05) :890-891
[3]   离子束诱变小麦新品种皖麦42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J].
甘斌杰 ;
杨赞林 ;
余增亮 ;
汪建来 ;
王瑞 .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05) :25-27+36
[4]   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与建议 [J].
甘斌杰 .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03) :361-362+388
[5]   小麦新品种轮选987的选育及性状表现 [J].
杨丽 ;
王山荭 ;
刘秉华 .
作物杂志, 2003, (03) :53-53
[6]   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J].
杨赞林 ;
甘斌杰 ;
余增亮 ;
马广约 ;
王丽芳 ;
王绍义 .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05) :587-58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