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

被引:30
作者
杨兴柱 [1 ]
顾朝林 [2 ]
王群 [1 ]
卢松 [1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城市旅游客流; 空间测度; 空间模式; 南京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07.006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将传统分析方法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空间数据模型,采用Surfer动态图,实态模拟南京旅游客流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①南京市内部旅游流位序—规模分布非常典型。流量规模参数|q|大于1,但一直趋于减小,说明极化作用、不均衡发展仍是旅游流空间格局演变中主要特征。②南京市旅游流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1995~2005年间,全局Moran's I指数有一定的波动,1995年Moran's I最小,2001年后,全局Mo-ran's I快速扩大。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关联程度逐渐增强,局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Local Mo-ran's I显著性检验表明,南京旅游流在局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象限由1995年4个增至2005年8个;"低高"象限由1995年2个增至2005年8个,而"高低"象限变化不明显。③通过R型和Q型因子分析,识别了4个重要的旅游集聚场和扩散场,但首级集聚场和扩散场强度非常大。首级核旅游吸引力具有较广的吸引范围,且吸引景区级别较高。其它3个核吸引范围呈现分片区特征。扩散场分布相对均衡且"大分散、小集聚"。④根据研究结果构建了南京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变化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南京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变化模式呈现出空间层次性、动态变化性特征。旅游流空间分布呈现从少数旅游节点向多数旅游节点转变,旅游节点体系逐渐发育成熟。
引用
收藏
页码:802 / 8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 [J].
史春云 ;
张捷 ;
尤海梅 ;
李东和 ;
王艳 .
地理学报, 2007, (06) :631-639
[2]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J].
杨兴柱 ;
顾朝林 ;
王群 .
地理学报, 2007, (06) :609-620
[3]   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J].
林岚 ;
康志林 ;
甘萌雨 ;
叶金玉 .
地理研究, 2007, (02) :403-413
[4]   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张捷 ;
艾南山 ;
刘波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81-1289
[5]   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 [J].
朱竑 ;
吴旗韬 .
地理学报, 2005, (06) :41-49
[6]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
[7]   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 [J].
牛亚菲 ;
谢丽波 ;
刘春凤 .
地理研究, 2005, (02) :283-292
[8]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李娜 ;
梁琳 ;
刘泽华 .
地理研究, 2005, (02) :293-303
[9]   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 [J].
杨新军 ;
马晓龙 ;
霍云霈 .
地理科学, 2004, (05) :620-626
[10]   大西安旅游圈:国内旅游客源空间分析与构建 [J].
杨新军 ;
马晓龙 .
地理研究, 2004, (05) :69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