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被引:46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低丰度; 大型岩性油气田; 形成条件;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甜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我国低丰度岩性油气田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储量规模,在中、古生代地层均有广泛的分布,具备良好的油气地质背景和成藏条件,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其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不明.本文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丰度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指出了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的几个地质背景:大面积高丰度烃源岩;平缓的构造格局;稳定的沉积背景;大规模的沉积体系;建设性成岩环境.系统分析了油气田形成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1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大型三角洲平原—前缘主河道砂体、海相高能相带(台缘礁滩、滨岸砂体)是大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2次生溶蚀相、白云岩化相、风化淋滤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相和TSR相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是优质储层及大油气田分布的有利区;3古地形(古隆起、斜坡、起伏带、鼻隆等)、断裂(层/褶/坡/陷/块)带、构造反转带、裂缝发育带和地层剥蚀尖灭带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构造条件和富集地区;4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的分布和富集普遍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三因素控制的“甜点”.研究成果可为寻找油气勘探的后备领域和储量接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739 / 175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薛叔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7-12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陈孟晋 ;
郑红菊 .
地质学报, 2005, (06) :833-833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王锋 ;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747
[4]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J].
刘树根 ;
李国蓉 ;
李巨初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徐国强 ;
孙玮 ;
雍自权 .
地质学报, 2005, (05) :690-699
[5]   低效气藏地质特点和成因探讨 [J].
古莉 ;
于兴河 ;
李胜利 ;
徐安娜 ;
朱怡翔 ;
田昌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5) :577-581
[6]   世界巨型气田近十年的变化分析 [J].
张抗 .
天然气工业, 2004, (06) :127-130+17
[7]   低效气藏资源特征及高效开发战略思考 [J].
田昌炳 ;
罗凯 ;
朱怡翔 .
天然气工业, 2004, (01) :4-6+100
[8]   试论“低品位”油气资源 [J].
查全衡 ;
何文渊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5-7
[9]   我国低效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特点 [J].
田昌炳 ;
于兴河 ;
徐安娜 ;
朱怡翔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3) :235-238
[10]   对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讨论 [J].
张抗 .
天然气工业, 2002, (06) :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