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与陆内俯冲作用

被引:76
作者
邓晋福
赵海玲
赖绍聪
刘厚祥
罗照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矿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矿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白云母花岗岩; 岩浆起源; 陆内俯冲; 高喜马拉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讨论了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与陆内俯冲作用的成生联系。以高喜马拉雅地区为例,从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位论述了白云母花岗岩形成过程的主要约束,提出并论证一个比较合理的陆内俯冲带热结构与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形成的成因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新结论: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是陆内俯冲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成果 [J].
赵文津 ;
K.D.Nelson ;
高锐 ;
L.D.Brown ;
车敬凯 ;
M.L.Hauck ;
武长得 ;
郭宗汾 ;
卢德源 ;
黄立言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1) :125-125
[2]   剪切生热与花岗岩部分熔融——关于喜马拉雅地区逆冲断层与地壳热结构的分析 [J].
朱元清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1990, (04) :408-416
[3]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J].
吴功建 ;
肖序常 ;
李廷栋 .
地质学报, 1989, (04) :285-296
[4]   论花岗岩的成因系列——以华南中生代花岗岩为例 [J].
徐克勤 ;
胡受奚 ;
孙明志 ;
张景荣 ;
叶俊 .
地质学报, 1983, (02) :107-118
[5]  
成对花岗岩带和板块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杨树锋著, 1987
[6]  
岩石相平衡与岩石成因[M]. 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 , 邓晋福编著, 1987
[7]  
西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 编, 1981
[8]  
The production of granitic melts during ultrametamorphism[J] . G. C. Brown,W. S. Fyfe.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0 (4)
[9]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2 Morgan P.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