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

被引:46
作者
卢爱刚 [1 ]
庞德谦 [1 ]
何元庆 [2 ]
庞洪喜 [2 ]
院玲玲 [2 ]
机构
[1] 渭南师范学院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全球升温; 纬度效应; 温度梯度; 原因;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6.03.015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分时间段进行了计算分析。用各个站点52年的气温序列斜率与纬度和海拔分别做了相关分析,发现气温变化幅度和纬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冬季;但气温变化和海拔没有相关性。另外,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和纬向分析,发现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气温的纬向梯度在变小,变化的幅度是冬季大、夏季小,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最后指出造成气温纬度梯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大陆度随纬度的不同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近40年中国暖季日气温及其异常强度变化趋势 [J].
林祥 ;
钱维宏 .
地理学报, 2003, (S1) :21-30
[2]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J].
王翠花 ;
李雄 ;
缪启龙 .
地理科学, 2003, (04) :441-447
[3]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J].
徐影 ;
丁一汇 ;
赵宗慈 .
冰川冻土, 2003, (03) :327-330
[4]   青藏高原西部的地面热源强度及地面热量平衡 [J].
李国平 ;
段廷扬 ;
吴贵芬 .
地理科学, 2003, (01) :13-18
[5]   中国不同地区城市化对室内外气温影响的比较研究 [J].
张一平 ;
何云玲 ;
马友鑫 ;
张德山 ;
李佑荣 ;
刘玉洪 .
地理科学, 2003, (01) :42-48
[6]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J].
杨学明 ;
张晓平 ;
方华军 .
地理科学, 2003, (01) :101-106
[7]   昆明城市气候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J].
何云玲 ;
张一平 ;
刘玉洪 ;
马友鑫 ;
李佑荣 ;
窦军霞 ;
郭萍 .
地理科学, 2002, (06) :724-729
[8]   中国北方上新世降温事件及其对温度纬度梯度变化的影响(英文) [J].
刘耕武 ;
EstellaB.LEOPOLD .
古生物学报, 2003, (01) :31-38
[9]   近10年来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分析 [J].
王根绪 ;
王建 ;
仵彦卿 .
地理科学, 2002, (05) :527-534
[10]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J].
刘晓东 ;
安芷生 ;
方建刚 ;
陈广善 .
地理科学, 2002, (05) :5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