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20
作者
方创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人地系统; 优化调控; PDRDEDEDEDSD系统; 总体思路; 动态机理; 空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 [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始终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文章认为,区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对象结构应从PRED系统改进为PDRDEDEDEDSD系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与重点应坚持“以人为本”,而调控的重中之重应是人的意识建设,优化调控的目标点是追求和谐发展至上的目标。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动态机理在于模拟“人圈”与“地圈”的最佳距离,优化调控的空间结构包括核心区、发生区、支持区和作用区,各功能区相互竞争的结果形成区域定位与空间共生。协调优化和调控区域人地系统,不仅包括人地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内部发展的动态协调与优化,而且包括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只有同时实现了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产业组织协调和空间组织协调,消除了区域盲目竞争与区域冲突,才能实现人地系统经济社会行为对空间区位的合理占据,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空间共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29 / 6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反思 [J].
陈国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3) :8-10
[2]   SPERE系统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周德群 ;
吴永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 (09) :16-18
[3]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殿廷 ;
葛岳静 .
热带地理, 1997, (01) :95-100
[4]   可持续发展:中国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J].
欧阳锋 ;
周济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6, (04) :6-10
[5]   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哲学与伦理思辩 [J].
蔡运龙 .
人文地理, 1996, (01) :1-6
[6]   科学技术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J].
蔡运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 (02) :17-22
[7]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J].
吴传钧 .
经济地理, 1991, (03) :1-6
[8]   耗散结构理论与地理系统论 [J].
方创琳 .
干旱区地理, 1989, (03) :53-58
[9]  
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M]. 学苑出版社 , 吴传钧著, 1998
[10]  
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毛汉英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