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35
作者
陈尚斌 [1 ,2 ]
秦勇 [1 ,2 ]
王阳 [1 ]
张寒 [1 ]
左兆喜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海相页岩气储层; 中上扬子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页岩气储层存在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非均质性。采用多种实验数据,分析中上扬子地区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与微观非均质性、孔隙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属良好页岩气发育层位,黑色页岩厚度一般分别大于100m和50m。筇竹寺组孔隙度、总孔容和孔比表面积等孔隙结构参数均低于龙马溪组,差异性较大。龙马溪组以微孔—过渡孔占绝对优势;孔隙结构参数变异系数及核磁共振弛豫时间T2特征均表明筇竹寺组非均质性更强;最利于储气的微孔不稳定,较少存在渗流型孔隙,各级孔隙间连通性弱;龙马溪组微孔稳定,具渗流型孔隙,连通性好。高成熟度利于有效孔隙形成,有机酸可促进溶蚀孔发育,机械压实作用造成粒内孔和粒间孔减少,黏土矿物通过自身形态转变和层间水排出影响孔隙。储层所受多期构造应力场相似,形成张性和剪性裂隙网,增加储集空间、连通性和渗透性;物质成分及其成岩演化是孔隙结构主要内因,也是孔隙演化本质,孔裂隙显著受TOC和石英等物质影响;TOC和石英含量与总孔容和孔比表面积呈正线性关系,黏土矿物含量与之呈负线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55 / 14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Pore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rich Lower Cambrian shales in Qiannan Depression of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J].Hui Tian;Lei Pan;Tongwei Zhang;Xianming Xiao;Zhaoping Meng;Baojia Huang.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5,
[2]  
Formation of nanoporous pyrobitumen residues during maturation of the Barnett Shale (Fort Worth Basin).[J].Sylvain Bernard;Richard Wirth;Anja Schreiber;Hans-Martin Schulz;Brian Horsfiel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2,
[3]  
The importance of shale composition and pore structure upon gas storage potential of shale gas reservoirs.[J].Daniel J.K. Ross;R. Marc Bustin.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8, 6
[4]  
沉积成岩作用.[M].刘宝;张锦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5]   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 [J].
江凯禧 ;
彭丽 ;
何文祥 ;
郭清正 ;
姚长华 ;
张曼婷 .
海洋地质前沿, 2014, 30 (08) :47-54
[6]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 [J].
赵佩 ;
李贤庆 ;
田兴旺 ;
苏桂萍 ;
张明扬 ;
郭曼 ;
董泽亮 ;
孙萌萌 ;
王飞宇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 (06) :947-956
[7]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J].
焦堃 ;
姚素平 ;
吴浩 ;
李苗春 ;
汤中一 .
高校地质学报, 2014, 20 (01) :151-161
[8]   川南富集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J].
陈尚斌 ;
夏筱红 ;
秦勇 ;
付常青 ;
胡琳 .
煤炭学报, 2013, 38 (05) :760-765
[9]   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 [J].
肖贤明 ;
宋之光 ;
朱炎铭 ;
田辉 ;
尹宏伟 .
煤炭学报, 2013, 38 (05) :721-727
[10]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的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J].
杨峰 ;
宁正福 ;
张世栋 ;
胡昌蓬 ;
杜立红 ;
刘慧卿 .
天然气工业, 2013, 33 (04) :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