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演化理论与实践(Ⅱ)——石油演化的实践模型和石油演化的实践意义

被引:33
作者
傅家谟
史继扬
机构
关键词
原油; 沉积岩; 甲烷气; 有机质变质程度; 有机质成熟度; 生油岩指标; 干气藏; 碳酸盐岩; 白云岩; 成岩阶段; 生油量; 成岩作用; 胶结作用; 油气藏; 矿物燃料; 石油; 成岩环境; 天然沥青; 固体沥青; 实践模型; 演化理论; 实践意义;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77.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讨论了石油演化的机理和阶段,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石油演化模式。本文则讨论石油演化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包括适用于一定地区的石油演化上、下限标准以及它们在油气远景评价、油气藏成因分析和石油地球化学方面应用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10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有机差热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J].
林茂福 ;
李承书 ;
黄彩玉 .
地球化学, 1976, (03) :187-200
[2]   地质体中氨基酸的研究 [J].
阎佐鹏 ;
徐芬芳 ;
黄彩玉 .
地球化学, 1976, (01) :38-46+77
[3]   正烷烃在石油地球化学中的作用 [J].
汪本善 ;
盛国英 ;
粟能先 ;
钟悦佳 ;
周鸿名 .
地球化学, 1975, (04) :258-272
[4]   芳香烃缩聚程度的紫外吸收研究探索 [J].
史继扬 ;
宋明仁 ;
王明亮 .
地球化学, 1975, (03) :222-223
[5]   石油演化理论与实践(Ⅰ)——石油演化的机理与石油演化的阶段 [J].
傅家谟 ;
史继扬 .
地球化学, 1975, (02) :87-110+159
[6]   电子顺磁共振法测定煤、沥青、石油和沉积岩分散有机质中自由基含量及其在地质上的意义 [J].
ESR Laboratory ;
Kweiyang Instituts of Geochemistry ;
Academia Sinica .
地球化学, 1975, (01) :75-82
[7]   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学特征 [J].
周中毅 ;
贾蓉芬 .
地球化学, 1974, (04) :278-298
[9]   燕辽地区震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J].
邢裕盛 ;
刘桂芝 .
地质学报, 1973, (01) :1-51+138
[10]   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 [J].
叶连俊 .
地质科学, 1963, (02) :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