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和化肥增产效率的区域分异

被引:109
作者
曾希柏
陈同斌
林忠辉
胡清秀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和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室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化肥; 粮食; 生产潜力; GIS;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根据我国各地区1990~1998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产量,以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变化,求出相应的单位播种面积可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的增产潜力。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大多在3500~5250kg/hm2范围,粮食单产增产潜力一般在300~600kg/hm2左右,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一般在5~10kg/kg(粮食/化肥)范围,但是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单产(5372kg/hm2)和生产潜力(7462kg/hm2)均东部地区(高施肥水平)最高;中部地区(中等施肥水平)的粮食单产和生产潜力居中,分别为4940kg/hm2和7216kg/hm2;西部地区(低施肥水平)的粮食单产和生产潜力最低,分别为3844kg/hm2和5470kg/hm2。按播种面积计算,粮食单产的增产潜力以西部地区最高,平均达948kg/hm2;东部地区局中,平均为754kg/hm2,中部地区则相应较低,为714kg/hm2。化肥增产效率(增施单位化肥的粮食增产量)以西部地区最高,达9.41kg/kg(粮食/化肥);中部地区居中,为7.17kg/kg(粮食/化肥);而东部地区最低,为-11.1kg/kg(粮食/化肥)。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虽然粮食生产潜力大,但是增产潜力很小,由于施肥量较大,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 [J].
陈同斌 ;
曾希柏 ;
胡清秀 .
地理学报, 2002, (05) :531-538
[2]   提高肥料利用率化工部门能做些什么? [J].
许秀成 .
磷肥与复肥, 1999, (03) :8-13+78
[3]   论提高我国化肥利用率 [J].
伍宏业 ;
曾宪坤 ;
黄景 ;
梁林葆 ;
李家康 ;
金继运 .
磷肥与复肥, 1999, (01) :6-7+9-12+76
[4]   中国不同区域化肥资源利用特征与合理配置 [J].
林忠辉 ;
陈同斌 ;
周立祥 .
资源科学, 1998, (05) :29-34
[5]   中国农用化肥氮磷钾需求比例的研究 [J].
陈同斌 ;
陈世庆 ;
徐鸿涛 ;
黄诗铿 ;
陈炎 .
地理学报, 1998, (01) :33-42
[6]   我国化肥生产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J].
武志杰 .
科技导报, 1997, (09) :37-39
[7]   当前我国化肥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J].
林葆 ;
李家康 .
磷肥与复肥, 1997, (02) :3-7+25
[8]   探讨我国化肥合理施用结构及对策─—水稻生产函数模型分析 [J].
黄季焜,陈庆根,王巧军 .
农业技术经济, 1994, (05) :36-40
[9]  
世界肥料使用手册[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法国国际肥料工业协会主编, 1999
[10]  
中国有机肥料资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