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131
作者
宋小青 [1 ,2 ]
欧阳竹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禹城综合试验站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政策; 计量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选取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7年为研究时段,以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歧原因—耕地生产力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空间与计量分析探寻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2003-2007年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主要来自市场粮价的上涨;粮食直补仅在开始实施的年份激发了农民对种粮收益的预期。此外,本文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粮食生产投入及改进耕地保护模式3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发展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93 / 80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泾河流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与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 [J].
耿艳辉 ;
闵庆文 ;
成升魁 ;
陈操操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0) :68-73
[2]   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力预测——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 [J].
李玉平 ;
蔡运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30-234
[3]   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 [J].
朱红波 ;
张安录 .
资源科学, 2007, (02) :104-108
[4]   对中国农地边际化现象的诊断——以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平均状况为例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研究, 2006, (05) :895-904
[5]   中国农业的过去和未来 [J].
黄季焜 .
管理世界, 2004, (03) :95-104+111
[6]   中国农业新发展与食物安全 [J].
卢良恕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 (11) :13-16
[7]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J].
郑海霞 ;
封志明 .
资源科学, 2003, (05) :33-39
[8]   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和化肥增产效率的区域分异 [J].
曾希柏 ;
陈同斌 ;
林忠辉 ;
胡清秀 .
地理学报, 2002, (05) :539-546
[9]   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 [J].
蔡运龙 ;
傅泽强 ;
戴尔阜 .
地理学报, 2002, (02) :127-134
[10]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