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56
作者
姜勇强
张维桓
周祖刚
张志华
机构
[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关键词
西南涡; 中尺度暴雨模式; 暖切变线; 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2000年7月1~8日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次西南涡暴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两次冷空气南下。暖切变线的南北摆动是发生大暴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西南急流核的向北传播导致雨区向北传播。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中-α尺度的低涡、切变线,沿暖切变线的强烈倾斜上升气流、中尺度正涡度以及水汽通量散度辐合柱状结构,这些对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而沿低空急流轴的狭长暖湿舌,其北部的干冷区构成的南北向能量锋区,以及较强的中低空不稳定层结是这次暴雨持续发生的重要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简介及预报效果检验 [J].
姜勇强 ;
张维桓 ;
周祖刚 ;
张群 ;
王康康 ;
陈俊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7
[2]   不等距分层中尺度η坐标暴雨模式的设计及数值试验 [J].
姜勇强 ;
张维桓 ;
周祖刚 ;
林必元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3) :301-307
[3]   降水偏少干旱范围较广 气温偏高热浪波及全国—2000年7月— [J].
李翠金 .
气象, 2000, (10) :62-63
[4]   一次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中尺度诊断 [J].
邹波 ;
陈忠明 .
高原气象, 2000, (02) :141-149
[5]   “93.8”鲁西南大暴雨的数值试验 [J].
周祖刚 ;
张维桓 ;
成新喜 ;
范红军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9, (02) :3-5
[6]   植被和土壤湿度对西南低涡降水影响的敏感性试验 [J].
王革丽 ;
陈万隆 ;
周锁铨 .
高原气象, 1997, (03) :20-26
[7]   四川“81.7”特大暴雨和西南涡的数值模拟 [J].
钱正安 ;
顾弘道 ;
颜宏 ;
陈玉春 ;
李素华 ;
何军 .
气象学报, 1990, (04) :415-423
[8]   “81.7”四川暴雨期西南涡生成和发展的涡源诊断 [J].
程麟生 ;
郭英华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8, (01) :18-26
[9]   不等距差分格式的计算紊乱问题 [J].
曾庆存 ;
李荣凤 .
大气科学, 1982, (04) :3-354
[10]  
西南低涡概论[M]. 气象出版社 , 卢敬华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