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

被引:20
作者
卢爱刚
何元庆
张忠林
庞洪喜
顾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区域响应; 敏感性; 纬度位置; 地形;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依据分辨率为0.5°×0.5°经纬度的网格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对中国大陆各地在20世纪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两次明显的升温事件,分别发生在20年代初到40代中期(第一次升温事件)和70年代中期以来(第二次升温事件);对比各地对全球升温响应的突变时间,发现在中国大陆的响应规律为:沿经线方向,大约35°N附近为两次升温事件的分界线,以它为界,第一次升温事件中温度转折时间向低纬度不断提早,在第二次升温事件中,升温突变时间越向高纬度地区越提早;在纬线方向上,中国东部地区对升温响应的时间突变点基本一致,但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由于受特殊的高原气候的影响,升温时间突变迥然不同.青藏高原大大提前了其西部和西北地区对全球升温的响应时间,同时它又推迟了其西南地区对全球升温响应的时间.通过分析发现,升温机制不同,温度变化区域响应的敏感性主要是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纬度位置是制约区域温度变化敏感性的主导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27 / 8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J].
何元庆 ;
章典 .
冰川冻土, 2004, (02) :230-231
[2]   青藏高原近代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J].
马晓波 ;
李栋梁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5) :507-512
[3]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J].
徐影 ;
丁一汇 ;
赵宗慈 .
冰川冻土, 2003, (03) :327-330
[4]   青藏高原冬、夏季月平均气温及异常分布研究 [J].
李生辰 ;
唐红玉 ;
马元仓 ;
张吉农 .
高原气象, 2000, (04) :520-529
[5]   小冰期以来中国季风温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J].
苏珍 ;
施雅风 .
冰川冻土, 2000, (03) :223-229
[6]   中国西北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响应的诊断与数值试验 [J].
李栋梁 ;
谢金南 ;
赵仲莲 ;
费晓玲 ;
李耀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7, (04) :56-65
[7]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J].
翟盘茂 ;
任福民 .
气象学报, 1997, (04) :35-46
[8]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J].
丁一汇,戴晓苏 .
气象, 1994, (12) :19-26
[9]  
Variations in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last 100 years revealed by δ 18 O in the Malan ice cor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J] . Ninglian Wang,Tandong Yao,Jianchen Pu,Yongliang Zhang,Weizhen Sun,Youqing W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3 (19)
[10]  
Amplitude of climatic changes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 Tandong Yao,Xiaodong Liu,Ninglian Wang,Yafeng Shi.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