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5
作者
王永栋
江德昕
谢小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兰州,上海,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山东曲阜
关键词
孢粉植物群; 晚三叠世; 古生态; 古环境; 陕北;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3.03.011
中图分类号
Q914.81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本文基于陕西北部秃尾河地区上三叠统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 31属 4 8种的研究 ,建立了研究区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根据孢粉植物群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三叠世生态环境及其与石油和煤炭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 ,暖湿 (或湿热 )气候条件下的湖泊和沼泽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和煤炭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434 / 4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鄂西中生代含煤地层中的孢粉组合 [J].
黎文本 ;
尚玉珂 .
古生物学报, 1980, (03) :201-219+251
[2]   川陕地区晚三叠世轮叶状植物一新属 [J].
王喜富 .
古生物学报, 1977, (02) :37-42+160-161
[3]  
Fertile organs and in situ spores of a matoniaceous fern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West Hubei.[J].Yongdong Wang;Shengwu Mei.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 14
[4]  
天然气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M].马宝林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5]  
中国和新西兰环太平洋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古生物.[M].张望平等著;.地震出版社.1997,
[6]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M].张恺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7]  
长江三峡地区生物地层学.[M].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主编;雷奕振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87,
[8]  
中国古生物志.[M].张璐瑾著;.科学出版社.1984,
[9]  
陕甘宁盆地中生代地层古生物.[M].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著.地质出版社.1980,
[10]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M].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著;.科学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