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被引:466
作者
李小平 [1 ]
朱钟棣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2]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国际贸易; R&D溢出; 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6种计算外国R&D资本的方法和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首次就国际R&D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从这6种方法的比较中发现:当采用有缺陷的两种方法时,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负或者溢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的结论;而采用其他的四种方法,能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正的结论。因此,从计算方法本身及其结论的比较来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更可靠。同时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国内本行业R&D与其他行业R&D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与R&D投入比重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以及提高国内自身的R&D效率显得很有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J].
张海洋 .
经济研究, 2005, (05) :107-117
[2]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3]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门槛效应——基于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 [J].
李小平 ;
朱钟棣 .
统计研究, 2004, (10) :27-32
[4]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 [J].
王成岐 ;
张建华 ;
安辉 .
世界经济, 2002, (04) :15-23+80
[5]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J].
海闻 .
经济研究, 1995, (07) :67-73
[6]   Trad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echnology [J].
Keller, W .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2, 7 (01) :5-24
[7]  
(美)G.M.格罗斯曼(G.M.Grossman),(美)E.赫尔普曼(E.Helpman)著,何帆等译.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盛斌著.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  
(美)威廉H.格林(WilliamH.Greene)著,王明舰等译.经济计量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