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有效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被引:36
作者
王永诗
金强
朱光有
郭长春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2] 华东石油大学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沉积特征; 地球化学; 评价方法;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有效烃源岩的概念和应用需要实践的验证。济阳坳陷油气勘探已有 40年历史 ,积累了研究有效烃源岩的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 ,根据大量样品分析和地质研究 ,认为沙四段上部盐湖—咸水湖相、沙三段下部咸水—半咸水环境沉积的油页岩、灰质 (含灰质 )泥页岩是济阳坳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提供者 ,它们是湖盆因盐度不同而形成分层水体并造成缺氧环境中沉积的 ,有机碳含量多大于 2 % ,有机质性质良好 ,但是由于断陷活动差异性、浊流沉积的事件性和气候多变性 ,缺氧环境不时被打破 ,存在很强的非均质性和分布的区域性。为了真实反映这种有效烃源岩的时空分布 ,提出了以体系域为单元的、按有机碳含量划分 5级烃源岩的评价方法 ,并且讨论了有效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图 2参 9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营凹陷旋回式深湖相烃源岩研究 [J].
朱光有 ;
金强 ;
周建林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3, (02) :254-262
[2]   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井为例 [J].
朱光有 ;
金强 .
石油学报, 2002, (05) :34-39+5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J].
金强 ;
查明 ;
赵磊 .
沉积学报, 2001, (01) :125-129+135
[4]   有效烃源岩的重要性及其研究 [J].
金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1) :1-5
[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沉积作用研究 [J].
金强 ;
查明 .
地质科学, 2000, (04) :465-473
[6]  
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与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庞雄奇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