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Mn2+对四尾栅藻生长及Ca2+、Mg2+吸收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刘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海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盛海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轶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封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构:
[1]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四尾栅藻;
Mn2+;
Ca2+;
Mg2+;
生物量;
叶绿素a;
D O I:
10.15928/j.1674-3075.2010.02.005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000、10000、30000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000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000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Mn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01) : 16 - 20刘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轶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盛海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封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铁对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8) : 61 - 64+68刘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盛海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轶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封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不同浓度M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1) : 13 - 1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晓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玉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金相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4] CO/pH对三种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1) : 54 - 57杨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储昭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不详金相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不详阎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曾清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5] N、P、Fe、Mn对亚历山大藻LC3生长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4) : 1 - 3+1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缪锦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李光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 [6] 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对隐藻(Cryptomonassp.)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 2006, (01) : 39 - 43陈静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翁焕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孙向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
- [7] Fe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 27 - 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瑞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丛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谭天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8] 太湖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初探[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3) : 538 - 543胡小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金相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储昭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马祖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易文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9]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J].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S1) : 55 - 57胡小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马祖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易文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葛新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郑朔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 [10] 六价铬抑制淡水蓝绿藻生长的毒性效应[J]. 环境科学, 2003, (02) : 13 - 18陈海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闫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延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