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3种桦木木质部导管特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趋同与差异

被引:3
作者
白雨鑫 [1 ]
苑丹阳 [1 ]
王兴昌 [1 ]
刘玉龙 [2 ,3 ]
王晓春 [1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黑龙江省生态研究所
[3] 黑龙江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树干; 木质部解剖; 导管; 气候变暖; 极端气候; 桦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5 [桦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桦木属(Betula)树种作为北方温带森林的先锋树种,在次生林恢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当前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桦木属不同种类树干木质部解剖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还知之甚少。该研究以黑龙江省穆棱市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天然桦木:白桦(B. platyphylla)、黑桦(B. dahurica)和硕桦(B. costata)为研究对象,运用树轮年代学和树轮解剖学方法,比较了3种桦木木质部导管特征,分析了导管特征与季节气候因子关系、时间稳定性及生长对极端气候的抵抗力与恢复力。结果表明:3种桦木导管数量和密度都与轮宽显著正相关。白桦在3个树种中平均轮宽最宽,导管小且多。黑桦和硕桦平均轮宽较小,导管明显大而少,可能使黑桦和硕桦更容易产生栓塞。3种桦木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水分因素的限制,温度限制作用不明显。3种桦木导管数量与各季节降水量正相关,其中硕桦的正相关关系最强。春季气温上升,促进白桦导管变多,非生长季(11月至次年4月)气温升高使黑桦导管变多而硕桦导管数量变少。随着气候变暖,黑桦导管更趋向于小而多,硕桦导管更倾向于小而少。3种桦木径向生长对生长季干旱和非生长季高温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趋势在种间大致相同,且对非生长季高温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均较低。黑桦对非生长季高温的响应在个体间变异较大。该研究发现不同桦木木质部导管应对气候变暖的策略不同,白桦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产生较多且较小导管)应对气候变化;硕桦则采用大导管提高水分运输效率的策略,这可能导致其最先衰退,甚至死亡;黑桦介于白桦和硕桦之间,导管数量和面积适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144 / 115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近几十年来冀西北山地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李肖 ;
PIALUANG Bounthong ;
康文辉 ;
冀晓东 ;
张海江 ;
薛治国 ;
张志强 .
植物生态学报 , 2022, (08) :919-931
[2]   Intra-and inter-species variations in carbon content of 14 major tree species in Northeast China [J].
Faris Rafi Almay Widagdo ;
Fengri Li ;
Longfei Xie ;
Lihu Dong .
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 2021, 32 (06) :2545-2556
[3]   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材性与生长特性相关性研究 [J].
王梦蕾 ;
韩煜 ;
唐爽 ;
孟庆星 ;
孙照斌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1, 36 (03) :237-243
[4]   庐山不同海拔日本柳杉年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J].
白天军 ;
邓文平 ;
旷远文 ;
刘苑秋 ;
叶清 ;
牛杰慧 ;
温林生 ;
黄榕 .
生态学杂志, 2020, 39 (01) :57-66
[5]   中国五类重要桦木属植物群系气候生态位 [J].
杜昕 ;
董雪 ;
郑颖 ;
董雷 ;
陈博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9, (08) :179-185
[6]   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解剖特性的径向变异 [J].
唐爽 ;
孙照斌 ;
马长明 ;
李永宁 ;
曹亚静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 34 (03) :174-179
[7]   枫桦树枝和树根木质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地区差异 [J].
赵西平 ;
郭平平 ;
张昭林 ;
刘势语 ;
王兴昌 ;
王孟珂 ;
周爽爽 ;
南亚培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 34 (01) :224-228
[8]   冀北山区不同坡向白桦木材解剖特性径向变异研究 [J].
唐爽 ;
孙照斌 ;
马长明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8 (03) :157-165
[9]   三种锦鸡儿属植物水力结构特征及其干旱适应策略 [J].
龚容 ;
徐霞 ;
田晓宇 ;
江红蕾 ;
李霞 ;
关梦茜 .
生态学报, 2018, 38 (14) :4984-4993
[10]   SPEI指数在中国东北地区干旱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J].
沈国强 ;
郑海峰 ;
雷振锋 .
生态学报, 2017, 37 (11) :3787-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