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被引:54
作者
卢玲
李新
Frank Veroustraete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比利时佛莱芒区科技研究所遥感与大气过程中心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C-FIX模型; 遥感; 中国西部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基于Monteith光能利用率理论的碳通量估算模型C- FIX,1km分辨率逐旬SPOT/ VEGETATION遥感数据和全球1.5°×1.5°格网化逐日气象数据,估算了2 0 0 2年中国西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西部地区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季节变化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的NPP总量和平均生产力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 0 0 2年我国西部地区植被年NPP总量约为0 .96 Pg C(1Pg=10 1 5g)。西部地区年NPP空间分布基本格局是东南和西北两区域高,然后以东南西北方向为轴心逐渐向内陆中心迅速递减,该分布格局与各区域的水热条件差异和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异规律紧密相关。西部地区陆地生态系统NPP具有显著的季相变化规律,这与温度、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及人为生产活动安排有很高的相关性。西部地区尽管土地面积广阔,由于区域气候和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导致土地资源可利用率差,生态系统整体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大且空间分布十分不均衡,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26 / 1032+1237 +12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遥感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 [J].
陈利军 ;
刘高焕 ;
冯险峰 .
生态学杂志, 2002, (02) :53-57
[2]   探索CO2失汇之谜 [J].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2) :255-256
[3]   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进展 [J].
陈波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04) :115-119
[4]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郭庆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563-569
[5]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睿 ;
朱启疆 .
遥感学报, 2001, (01) :58-61+83
[6]   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J].
孙睿 ;
朱启疆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6) :757-760
[7]   甘肃天祝主要高山草地的生物量及光能转化率 [J].
胡自治,孙吉雄,李洋,龙瑞军,杨发林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2) :121-131
[8]   高山线叶嵩草草地的第一性生产和光能转化率 [J].
胡自治 ;
孙吉雄 ;
张映生 ;
徐长林 ;
张自和 .
生态学报, 1988, (02) :183-190
[9]  
Estim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China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J] . Sun Rui,Zhu Qi-jiang.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2001 (1)
[10]  
CO 2 alters water use, carbon gain, and yield for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a natural grassland[J] . R. B. Jackson,O. E. Sala,C. B. Field,H. A. Mooney.Oecologia . 199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