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冬季华北平原持续大雾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73
作者
康志明 [1 ]
尤红 [2 ]
郭文华 [3 ]
杨克明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云南玉溪市气象台
[3]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大雾天气; 诊断分析; 逆温层; 平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的资料、NCEP 1°×1°的6小时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4年冬季华北平原历史上少见的持续大雾天气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近地面气层900hPa以下的负涡度平流、冷温度平流和弱辐合上升运动引起该层气温下降,900-500hPa的正涡度平流、暖温度平流和辐散下沉运动造成该层气温升高,在上升和下沉运动区的界面层中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的高度和强度影响雾的形成和状况。夜间辐射热力强迫作用和950hPa以下的微风是大雾形成的动力因子。大雾边界层中存在的水汽饱和层是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华北平原低空盛行东和东南向岸气流,将北部海面的水汽向西向北平流到冷近地面气层中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河北省中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J].
王丽荣 ;
连志鸾 .
气象, 2005, (04) :65-68
[2]   安徽省县级大雾预报业务系统 [J].
陈晓红 ;
方翀 .
气象, 2005, (04) :61-64
[3]   厦门城市能见度和雾的特征与城市环境演变 [J].
周学鸣 ;
蔡诗树 .
气象, 2004, (01) :41-45
[4]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J].
李子华 .
气象学报, 2001, (05) :616-624
[5]   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和预报 [J].
吴洪 ;
柳崇健 ;
邵洁 ;
王晓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01) :123-127
[6]   北京地区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 [J].
宋润田 .
气象科技, 1999, (03) :40-48
[7]   典型辐射送温生消过程中的爆发性特征 [J].
赵德山 ;
洪钟祥 .
大气科学, 1981, (04) :40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