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中国中西部盆地的重大进展

被引:104
作者
贾承造 [1 ]
邹才能 [2 ]
杨智 [2 ]
朱如凯 [2 ]
陈竹新 [2 ]
张斌 [2 ]
姜林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陆相油气地质; 中国中西部盆地; 前陆盆地冲断带; 理论发展阶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世界石油地质学界占有重要学术地位,中国油气资源以陆相为主,中国地质学家成功地勘探开发了复杂的陆相油气,并发展了陆相油气地质理论体系。通过总结20世纪40年代以来陆相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成就,将陆相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提出、形成、发展3个阶段,认为中国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由陆相盆地构造理论、陆相盆地沉积与储集层理论、陆相生油理论、陆相油气聚集理论和陆相砂岩油气田开发地质理论等5个部分组成,地质理论具有全球普适性意义。重点总结了近30年伴随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发现和产量增长,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中西部挤压背景下陆相盆地构造学、多类型湖盆沉积体系与砾岩/深层等特殊储集层地质、煤成烃等陆相生烃新领域、前陆冲断带与岩性地层油气藏等陆相油气富集规律、陆相非常规油气地质和陆相低渗透油气开发地质等。这些重大进展极大发展和丰富了陆相油气地质理论,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546 / 56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8 条
[1]   煤成气及鉴别理论研究进展 [J].
戴金星 .
科学通报, 2018, 63 (14) :1291-1305+1290
[2]   多滑脱构造分析及深层背斜判识 [J].
陈竹新 ;
雷永良 ;
胡英 ;
王丽宁 ;
杨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 45 (02) :265-274
[3]   中国能源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思考 [J].
朱如凯 ;
邹才能 ;
袁选俊 ;
吴松涛 ;
崔景伟 ;
王岚 ;
林森虎 ;
苏玲 ;
罗忠 .
沉积学报, 2017, 35 (05) :1004-1015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咸化湖相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意义 [J].
张斌 ;
何媛媛 ;
陈琰 ;
孟庆洋 ;
袁莉 .
石油学报, 2017, 38 (10) :1158-1167
[5]   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 [J].
徐长贵 ;
杜晓峰 ;
徐伟 ;
赵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 (01) :1-11
[6]   致密油与页岩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 [J].
杨智 ;
侯连华 ;
陶士振 ;
崔景伟 ;
吴松涛 ;
林森虎 ;
潘松圻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5) :555-565
[7]   滩坝沉积研究进展综述 [J].
姜在兴 ;
王俊辉 ;
张元福 .
古地理学报, 2015, 17 (04) :427-440
[8]   古老碱湖优质烃源岩: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 [J].
曹剑 ;
雷德文 ;
李玉文 ;
唐勇 ;
阿布力米提 ;
常秋生 ;
王婷婷 .
石油学报, 2015, 36 (07) :781-790
[9]   含油气致密储层纳米级孔喉特征及意义 [J].
杨智 ;
邹才能 ;
吴松涛 ;
陶士振 ;
侯连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5, 32 (03) :257-265
[10]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J].
孙龙德 ;
方朝亮 ;
李峰 ;
朱如凯 ;
张云辉 ;
袁选俊 ;
贾爱林 ;
高兴军 ;
苏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2) :129-136